首屆“詩詞中國”大賽短信參與總量達1.29億人次
中國文化史新篇 世界傳播史奇跡
首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短信參與總量達1.29億人次
光明日報北京7月6日電(光明網記者蔡云錦、吳晉娜、吳叢叢 本報記者杜羽)旨在發現當代詩人、發掘優秀作品、傳承中國文化的首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6日結束,一場典雅的頒獎禮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歷經9個多月、短信參與總量達1.29億人次的詩詞盛宴圓滿落幕。這是中國文化史的新篇,是世界傳播史的奇跡。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解放軍總政治部原主任李繼耐上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袁行霈,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北京大學教授白化文,南開大學教授葉嘉瑩,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中國書協副主席蘇士澍,書法家林岫,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周篤文等濟濟一堂,主辦方中央電視臺臺長胡占凡、光明日報總編輯何東平、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總裁李躍、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譚躍、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鄭欣淼、中華詩詞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周興俊等出席頒獎禮,與來自全國的“詩詞中國”獲獎者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天然的韻律傳承 最美的傳統文化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賽頒獎典禮上,著名詩詞朗誦家陳鐸的聲音仿佛把人們帶入了大自然的境界。在他身后,年輕的沙畫藝術家,在巧手的擺弄下,沙洲、河流、少年……隨著音律的變化,現場猶如回到了幾千年前的詩境。
傳統詩詞在現代的舞臺上被演繹得出神入化。正如在場的著名詩人葉嘉瑩所言:“詩詞有一種天然的韻律,是對生命本能的流露。”
2012年9月28日,由光明日報社、中央電視臺、中華書局、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中國移動共同舉辦的首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正式啟動。這場大賽是國內第一次利用報紙、網絡、圖書、電視、手機等各種媒體手段進行傳統詩詞征集和傳播的大型活動。開幕儀式上,6家主辦方在著名書法家沈鵬為大賽題寫的長卷上蓋上了鮮紅的印信,用這種中國最傳統的方式開啟這場詩詞盛事。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孩子們用歌曲唱出的《千字文》,出自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的譜曲,因病不能出席活動的谷建芬老師在致賀的紀錄短片中說道:“為詩詞配上曲子讓孩子們唱,是我這一生最值得做的事,希望通過孩子們的吟唱,讓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編輯:子木)
· | “詩詞中國”大賽短信參與總量破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