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專論:載人航天精神是托起中國夢的強勁之翼
光明專論:載人航天精神是托起中國夢的強勁之翼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作為中國古代藝術杰出代表的敦煌莫高窟壁畫飛天,記載著中華民族探索宇宙的千年夢想。今天,經歷歲月滄桑的中華民族,正在使祖先的飛天夢想在現實中精彩綻放——中國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成功地與天宮一號實現交會對接和組合體飛行,中華民族的飛天之夢想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人類的任何偉大壯舉都不能沒有精神依托。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是載人航天的精神依托,飛天夢為中國迅速發展的物質力量插上了精神翅膀。載人航天工程啟動20多年來,經幾代航天人奮斗拼搏而凝聚形成的載人航天精神,不僅成為托起飛天夢的精神之翼,而且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必將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最具時代特色的精神動力。
一、載人航天精神托起飛天夢、助推中國夢
112年前,梁啟超在《過渡時代論》中寫道:“鯤鵬圖南,九萬里而一息;江漢赴海,百千折以朝宗。大風泱泱,前途堂堂;生氣郁蒼,雄心聹皇……多少民族由死而生、由剝而復、由奴而主、由瘠而肥所必由之路也。”48年前,毛澤東在《念奴嬌·鳥兒問答》中寫道:“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歷史偉人的經典名句,以鯤鵬飛天的雄姿,隱喻著中國的強盛未來。今天的神舟飛天正如鯤鵬展翅,成為民族復興的時代印記。在人類已步入太空時代的今天,飛天夢必然成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強大支撐。
飛天夢提升大國地位。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從來都與強國夢緊密相聯。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黨的十八大報告把載人航天實現重大突破作為過去5年“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標志性成果,正是基于這樣的戰略考量。如今,神舟十號航天任務又有新的進展,意味著中國飛天夢在新起點上又取得新業績,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的國際地位在新高度上又邁上新臺階。
飛天夢承載國家利益。當今世界,經濟和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人類要擺脫“一個地球”的資源環境約束,就必須向太空進發。星際航行理論奠基人、俄羅斯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有句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里,而會不斷探索新的天體和空間。”如今,人類已經涉足太空,世界各國特別是主要大國都必然將國家利益拓展到太空。神舟航天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在和平利用太空中已穩定立足,對國家利益帶來的增量無法估計,對國家的前途命運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飛天夢塑造國家形象。從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天起,大國的形象就與其探索和利用太空的能力和目的緊密聯系在一起。只有和平利用太空,為人類謀利造福,才能占領道義制高點,為國家形象增光添彩。反之,謀求稱霸太空、獨步太空,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企圖獨占太空資源,甚至為此大動干戈,就會為害國際社會,必然會丑化國家形象。中國著眼于為人類文明作貢獻,堅持和平利用太空,成為國際社會和平利用太空的積極推動者。神舟飛天的一舉一動,都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編織著璀璨奪目的飛天夢,成為人類社會和平利用太空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
飛天夢創造國家機遇。科學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會引起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化,為一個國家躋身世界前列創造新的戰略機遇。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能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而率先推動科技革命的國家,總能引領時代、率先實現騰飛。隨著科學技術向太空拓展的加快,空間領域的科技創新在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創造國家發展戰略機遇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航天技術作為綜合性和集成化的尖端技術,形成的技術成果已廣泛運用于眾多產業領域,引領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必將產生長遠的經濟效益,增進人民福祉。中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必將為中國夢的進一步實現創造新的戰略機遇。
二、載人航天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于1992年9月。20多年來,在邁向太空科技前沿領域的艱難征程中,航天人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并在新的實踐中不斷為這一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載人航天精神,即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載人航天精神內蘊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精神紐帶。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根基。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是維系國家團結穩定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歷經風雨曲折而始終堅如磐石的一個重要原因。載人航天精神,深深熔鑄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等老一代科學家堅持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自覺把祖國命運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為航天人樹立了精神標桿。新一代航天人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利益、個人選擇與人民企盼緊緊聯系在一起,圍繞完成“國家級”任務、樹立“國家隊”形象、強化“國家使命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終以發展航天事業為崇高使命,以報效祖國為神圣職責,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奮力拼搏、挑戰極限,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對人民的無限忠誠。把這種精神拓展到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就能使忠誠使命、履行使命、不辱使命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行動,匯聚成實現中國夢的巨大力量。
載人航天精神彰顯著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時代精神是反映一個時代基本特征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影響著時代進步的方向和潮流。當代中國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創新,它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縱觀世界民族成長史可以看到,因循守舊觀念和改革創新精神的沖突與斗爭,演繹著一個民族停滯與發展、蕭條與繁榮的生命曲線。只有那些勇于改革創新的民族,才能在激烈的生存和發展競爭中不斷前進,使民族的創造活力不斷迸發,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中國航天人在比世界航天大國起步晚30多年的情況下,緊盯航天科技發展最前沿,抓住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大膽探索、自主創新,在解決一系列重大課題上取得了新突破,攻克了國際宇航界公認的諸多尖端課題。他們著眼“零風險”“零差錯”的要求推進創新,創造了自主創新和發射成功率的奇跡。大力弘揚這樣的創新精神,我們就不僅能夠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據更多制高點,擁有更多自主創新成果,而且將推動理論、方法、制度等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創新,以創新精神助推中國夢。
載人航天精神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載人航天精神與“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統一。從國家層面看,載人航天工程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目標在航天科技領域的展開。載人航天工程系統復雜、協作難度很大,涉及航空、船舶、機械、電子、化工、冶金、紡織、建筑等眾多領域及全國數千個單位、幾十萬科技大軍,是規模空前的社會大協作體系。要使這個大系統高效運作,不僅要有國家層面的奮斗目標,也需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些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提供精神動力和價值支撐。離開了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系統內部各種力量就難以有效整合,甚至會喪失功能。就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的個人而言,只有心懷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自覺為航天事業付出心血和汗水,個人才智的光和熱才能匯聚為實現國家目標的巨大洪流。無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能為共圓航天夢、實現中國夢提供價值內核和精神支撐。
三、著眼實現中國夢,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的偉大理想,無疑面對重重艱難險阻。在我們追求夢想的漫漫征程中,越是面臨困難和阻力,越要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
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大力拓展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堅持和拓展中國道路,必須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新形勢下,如何實現從大國向強國的邁進,是我們面臨的時代課題,是中華民族面臨的新挑戰,也是新機遇。回答這個時代課題,照搬舶來品不行,硬套老本本也不行。在尖端技術被嚴密封鎖的情況下,中國航天人大膽探索、自主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事業發展之路。這啟示我們,只要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以創新的思路和辦法解決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就一定能渡過急流險灘,迎來潮平兩岸闊的新境界。
堅持淡泊名利、團結協作,切實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力量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支撐。凝聚中國力量,必須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堅持淡泊名利、團結協作。習近平同志強調,要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三個“共同享有”,是中國夢能凝聚人民意志和力量的關鍵。用三個“共同享有”來凝聚中國力量,既要倡導機會平等、公平競爭,也要強調淡泊名利、團結協作。在利益意識和競爭觀念深刻影響社會的時代,只有淡泊名利、追求更高的理想,才能真正凝聚力量。如果不能看淡名利,患得患失,就難以全身心投入到追求夢想的事業中去,人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就難以充分發揮。中國航天人不計個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為樂,無怨無悔,同舟共濟、群策群力,鋪就了通往太空的成功之路。只要我們像航天人那樣淡泊名利、團結協作,就一定能凝聚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推動中國夢順利實現。
堅持科學求實、嚴肅認真,切實完善中國制度。中國制度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中國夢的制度保障。完善中國制度,必須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堅持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當代中國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的制度建設還有不少“空白點”和“薄弱環節”。中國航天人堅持科學求實,嚴肅認真地做好每一個細節,把“零缺陷”作為管理目標,把“零差錯”作為工作標準。我們要把這種科學求實精神和嚴肅認真態度運用到完善制度中來,使各個方面的制度更加系統、配套、嚴密、完備,把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優勢切實轉變為現實的、具體的制度優勢,使中國的根本制度優勢建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之上,使中國夢的實現具備更加科學可靠的制度支撐。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