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作家要迎接時代挑戰
作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軍隊的“強軍夢”隨著中國近30年的高速發展,距自己設定的強軍目標越來越近了。但實現“中國夢”,實現“強軍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軍事文藝隊伍近期也在進行著這方面的討論。
71年前,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開宗明義講了軍隊文藝隊伍的重要性,他說:“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槍的軍隊。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苯裉欤獙崿F“強軍夢”,軍隊文藝隊伍的重要性,仍然不可低估。在實現強軍目標的戰爭、戰役和戰斗中,軍隊文藝隊伍如果不能打勝仗,恐怕也是要愧對于時代的。
事實上,近20年,特別是進入新世紀的十幾年,我們的軍事文學創作,特別是現實題材軍事文學的創作,遠遠滯后于軍隊的偉大實踐。在這十幾年,我們軍隊的建軍思想、指導方針,已經與時俱進地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甚至是變革,已從“不變質,打得贏”,經過“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發展到了今天的“能打仗,打勝仗”;在這十幾年,我們這支軍隊已經初步進入由傳統的陸海軍一體、陸軍獨大到陸海空天電五位一體協同發展的新時期;在這十幾年,我們這支軍隊已經初步完成了由機械化時代到信息化時代的飛躍;在這十幾年,我們這支軍隊官兵的成分,受教育的程度,接受新觀念、新思想的能力和速度,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至今尚未出現一部像樣的、用文學的手法反映建軍思想和指導方針變革、兵種結構變化、作戰形態蛻變和軍隊主體革命性變化的作品。
作為一名軍人作家,我常為這種現狀感到羞愧難當,思來想去,總是找不出原因。文學如果連生活的發展速度都跟不上,何談高于生活的藝術化的表達?
有人研究過,人類的知識更新越來越快,近50年來,人類社會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梢哉f,軍事文學創作遠遠落后于生活的最重要原因,恐怕就是作家對日新月異的生活的陌生。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到處都是營養豐富的源泉,作家看不到、不認識,不具備吸收生活源泉的功能和能力,一切文學創造都無從談起。
并不是每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都能產生并留下偉大的文學創作的,中外文學,都曾經產生錯過偉大時代的悲劇,這不是時代的過錯,而是生活在這些偉大時代作家的重大失職和莫大悲哀。如果生活在當下中國的作家們面對正在發生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社會無所觸動,如果生活在當下中國的作家們因學養、素養的不足,無力辨識變化的中國的眾多表象和本質發展趨勢,他們只能品味失職的苦痛,咀嚼悲哀的憯惻。
怎樣認識和表現這個偉大的時代?具體到軍事文學,首先要解決的是怎樣認識和表現這支正在變革中的偉大的人民軍隊。正確認識和準確表現,有道和技兩個層面的諸多問題,道的問題不解決,一切技的問題都將無從談起。對今日的中國和我們這支人民軍隊正在進行的偉大實踐,作家應該有什么基本的判斷?這個基本的判斷,便是作家為創作作品尋找的道的出發點。在我看來,今日的中國和軍隊正在進行的實踐,無疑是中國歷史和人民軍隊歷史交響曲的華彩樂章。書寫好這偉大的歷史華章,是當下軍隊作家的神圣責任。
軍隊的作家們,你們別無選擇。軍隊的作家們,從認識這個紛雜的變革時代,重新出發吧,勇敢地迎接偉大時代的挑戰!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