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綜藝節目要創新制作理念
湖南衛視近期推出的《中國最強音》,將“真人秀”概念引入了音樂類綜藝節目。節目還原嘉賓和參賽選手的即時面貌,當時事件發生所產生的邏輯線索加上戲劇化的剪輯手法,呈現出一種未知性和懸念感。這一創新不僅掀起了一陣收視熱潮,也使中國音樂類綜藝節目的發展再次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
中國音樂類綜藝節目的起源,要從1984年中央電視臺推出的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說起。該節目走“專業歌手、專家點評”的路線,推出了一批音樂人才和優秀歌曲,引領了音樂事業發展。不過,受到當時條件的限制,這個節目的成功并未帶動一批節目的涌現。進入21世紀,隨著電視節目制作方式和理念的不斷進步,音樂類綜藝節目如雨后春筍,規模發展起來。2004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通過“海選”形式挑選參賽選手,平易近人的形式受到觀眾的喜愛。隨之而來,央視的《星光大道》《非常6+1》,東方衛視的《我型我秀》,青海衛視的《花兒朵朵》……一時間,“選秀”成為音樂類綜藝節目的主流。
不過,隨著觀眾口味的不斷變化,單憑選秀節目已不能滿足求新求變的收看需求。為此,各大電視臺絞盡腦汁,新的節目形式層出不窮。《我愛記歌詞》不比歌喉和舞臺表現,誰能唱對歌詞就算贏;《我心唱響》為普通人提供通過歌唱表達情感的機會;《中國好聲音》里,導師只憑聲音挑選學員,對他們進行培訓;《我是歌手》則反過來,讓專業歌手當選手參賽,普通觀眾進行點評;《中國最強音》借由逆襲賽制的獨創手法,將勵志和屢敗屢戰的斗志展現得淋漓盡致。從開始單一的比賽形式,到后來將游戲、真人秀、訪談等元素混搭融合,經過多年不斷的實踐,音樂類綜藝節目的創作運營模式漸趨成熟,成為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元素。
如今,在省級衛視的積極參與中,音樂類綜藝節目的優勢資源日趨集中,呈現出大制作、產業化運營的特點,由此引發的激烈競爭使節目推陳出新成為常態。新穎的節目形式、大牌的參演嘉賓等內容的創新固然重要,但能否呈現優質音樂、彰顯正能量,實現創作思想上的創新,才是影響音樂類綜藝節目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總結近年來這類節目的發展規律,我們看到,節目創作不能只看粉絲、支持率,創作重心最終還是要回歸音樂本身,在如何呈現表演者深厚的歌唱功底和藝術素養、感人的音樂故事以及積極認真的生活態度方面多下功夫,這才是成功的關鍵。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