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的非洲文明古國(大使隨筆)
親近的非洲文明古國(大使隨筆)
解曉巖
埃塞和中國相距遙遠,卻彼此備感親切。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到埃塞經營發展,到訪的中國游客也與日俱增
在赴埃塞俄比亞履新前,我和許多人一樣,對這片土地了解甚少。工作一年多后,我由衷地喜愛上這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
埃塞俄比亞位于非洲之角,屬內陸高原國家,平均海拔2500—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面積540平方公里,人口逾400萬。由于先后發現了320萬年前的女性人類化石和440萬年前的男性人類化石,埃塞被公認為人類的發源地。同時,埃塞還被譽為咖啡發源地,或者說“咖啡之鄉”。據說,在古埃塞卡法地區,一位牧羊人偶然發現他的羊群因為吃了一種小紅果變得異常興奮,這種小紅果便因此被命名為“卡法”,后來幾經傳播,成為風靡世界的桌上飲品——“咖啡”。
作為文明古國,埃塞在近代史上是非洲僅有的兩個未被殖民的國家之一,曾經英勇地擊敗了外來入侵者,堪稱非洲自由燈塔。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獨立使埃塞得以保留亞非歐文化交融地的特色,其官方語言阿姆哈拉語是非洲少有的書面文字。這里45%的國民是虔誠的東正教徒,另有近40%的國民信奉伊斯蘭教。埃塞共有大小民族85個,盡管宗教、民族、文化復雜交織,但各族、各教人民和睦共處。埃塞也是非洲政治大國,非洲聯盟總部、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等組織就設在亞的斯亞貝巴,使亞的斯亞貝巴成為名副其實的非洲“政治和外交首都”。
雖然埃塞和中國相距遙遠,但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早在公元一世紀,兩國人民就有過交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個國家的革命斗爭史驚人地相似。去年,我訪問了埃塞北部城市馬克雷,那里是埃塞執政黨埃革陣的革命起源地。在馬克雷的革命歷史博物館里,我看到了埃塞革命的老照片,也包括前總理梅萊斯等領導人早年在叢林里戰斗的照片。那些照片里的場景立即讓我想起了中國的紅軍、八路軍,一樣的艱苦奮斗,一樣的紀律嚴明,一樣的對事業忠誠和奉獻。許多埃塞高官告訴我,那時埃革陣全軍上下都學習毛澤東軍事理論,學習游擊戰。正是在半個世紀前理想和理念的相通,使中埃塞雙方能夠在各自獨立探索出的發展道路上如此密切地相互學習和借鑒。這種互鑒一直延續至今。
近年來,中埃塞兩國關系經歷了快速發展,雙方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碩果累累。中國成為埃塞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最主要的外來投資國之一。亞的斯亞貝巴的環城路,提前一半工期完成的寶利路主干道,埃塞的第一個風電場,第一個國家電信網,以及在建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和第一條鐵路干線,都滲透著中國工人的汗水,彰顯中埃塞友誼和合作成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亞的斯亞貝巴最新地標性建筑——非盟會議中心也是我國用三年時間援建的,現在不僅成為首都最亮麗的風景線,也為中非友誼豎起一座新的歷史豐碑。
埃塞人民對中國備感親切。走在街道上,總有當地人親切地對我們說,“你好”、“謝謝”。今年,埃塞最高學府亞的斯亞貝巴大學開設了漢語專業,許多埃塞年輕人希望學好漢語,將來能在中資企業找到工作。這讓我作為中國大使感到十分驕傲。
今天,中埃塞關系已進入了最佳發展時期。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到埃塞經營發展,到訪的中國游客也與日俱增。同時,更多的埃塞留學生、商人到中國學習、合作。埃塞俄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正在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相信此訪將承載著中埃塞傳統友誼和互利合作,給雙邊關系帶來更加美好、光明的前景。
?。ㄗ髡邽橹袊v埃塞俄比亞大使兼駐非盟代表解曉巖)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