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夢關鍵在人才——對話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
CFP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情闡述中國夢,指出中國夢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人才興,百業興。人才工作之于中國夢的實現,有著怎樣的關聯與影響?本報記者近日對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人才是實現中國夢 最可依靠的力量
問:人才在實現中國夢這一偉大愿景中有怎樣的作用?
答:實現中國夢,關鍵在人才。人才資本是現代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第一推動力。人才優先發展是實現現代化追趕戰略的必由之路,從美國追趕英國,到日本追趕美國,再到韓國追趕歐洲,一個共同規律就是實施人力資本優先積累戰略。當前,世界各國為擺脫金融危機,跳出經濟泥沼,紛紛尋找新機,搶占經濟發展、產業革命、科技創新的戰略制高點,實施新的人才戰略成為首選目標。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高速增長,總量攀升世界第2位,這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這種增長主要是建立在依靠投資、資源和人口紅利基礎之上的,粗放型特征明顯,環境壓力大。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看,這種發展都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必須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使經濟增長從主要依靠“人口紅利”轉到主要依靠“人才紅利”上來。
黨的十八大指出,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充分開發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推進我國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這是黨中央站在全局高度作出的戰略部署,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是實現中國夢最可依靠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才強國建設每向前推進一步,我們離實現中國夢就會更近一步。
以靈活政策和機制 參與國際人才競爭
問:我國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如何?
答: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已經從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一人力資源大國,擁有龐大的人才資源存量。到2010年底,我國人才資源總量已達1.2億人。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迅猛持續發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30%,主要勞動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經達到12.5%。中國科學院對涉及生物與生化、計算機、物理、農業、數學、化學六大領域1907名全球頂尖科技創新人才進行篩選分析,發現全球頂尖科技創新人才當前任職比例最高的前10個國家中,我國在物理、數學和計算機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物理、數學位居第9,計算機位居第8。從一定程度上說,我們邁向人才強國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人才隊伍的規模、結構和素質等,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特別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人才創新創業能力不強,人才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尚未消除,人才資源開發投入不足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中予以重視并加以解決。
當前國際人才競爭越發激烈,“人才戰爭”硝煙漸起。許多發達國家通過改革移民政策,加大人才吸引或留置力度,一些發展中國家也不甘示弱,紛紛加入全球人才競爭行列。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近些年來,在“千人計劃”的引領下,有近百萬留學生回流,其中高層次人才兩萬多,可以說勢頭很好。我們要保持這一勢頭,必須以更加靈活的政策和機制積極參與國際人才競爭。
問:加快人才強國步伐,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將采取哪些新舉措?
答:人才工作面廣量大,知易行難,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圍繞國家人才發展規劃的落實,我們堅持抓重點、抓關鍵、抓統籌。
首先是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把人才列為各類資源開發之首,使人才優先發展具體化、政策化、項目化,促使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入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
其次是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制度建設一小步,文明前進一大步。現在,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入深水區,該啃硬骨頭了。我們將加大宏觀統籌和政策創新力度,增強政策的系統性、協同性;抓住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和激勵保障機制等重點問題重點突破。
第三,抓好重大人才工程的引領。對特殊人才給予特殊支持,是推動人才發展的重要經驗。目前,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正在全面落實人才發展規劃提出的十二項重大人才工程。其中,“千人計劃”實施成效明顯,已成為引才品牌。我們將持之以恒,接續推動,務求實效,進一步敞開大門,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同時,及時回應國內高層次人才的熱切期待,積極穩妥實施“萬人計劃”。這些項目都是“專家評專家”,不允許行政干預,目的是把真正優秀的人才遴選出來,使同行信服、業內公認。
第四,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國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全面推進,都需要人才作支撐。我們將采取有效措施,統籌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六支隊伍建設,形成整體推進的生動局面。
同時,抓好區域人才統籌發展,引導人才去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建功立業。我們將通過政策協調、制度銜接和服務貫通等措施,支持落后地區人才隊伍建設,引導人才跨區域合理流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服務。解決中西部地區人才匱乏問題的“博士服務團”、“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等人才工程已連續開展10多年,已選派13批1641名博士參加博士服務團到中西部地區開展服務,資助培養西部優秀中青年人才9批2171名。但這還遠遠不夠,引導人才向艱苦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必須加力加速。
黨要做人才工作正能量的 提供者、集聚者和保證者
問: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的重要意義何在?
答:人才是黨執政的最重要資源,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動搖。黨管人才不是管具體的人頭兒,而是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抓好頂層設計,整合全社會力量,齊心協力推進人才工作。黨要做人才工作正能量的提供者、集聚者和保證者,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提供服務。去年中央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黨管人才工作的意見》,這是黨管人才工作走向規范化、科學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把《意見》落到實處就是最好的組織保證。
組織部門在人才工作中必須充分發揮牽頭抓總的作用。這一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但是牽頭抓總不是包辦代替,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各級組織部門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領導(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職能作用,充分調動各行各業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尊重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吸引使用上的主體地位,明確責任、分工協作、同心同向、齊抓共管,使人才工作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編輯:偉偉)
· | 中國動漫需要高端人才 |
· | 當代農村題材電影緣何式微 |
· | 青歌賽:30年有苦也有甜 |
· | 中國曲協今年著力多出精品、人才和效益 |
· | 專家稱書畫修復亟待規范 人才和標準皆缺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