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童文化生活更精彩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為少年兒童提供了越來越多樣化的文化消費方式和文化產品。這些文化消費方式和文化產品,為少年兒童在課堂之外開啟了一個無限廣闊的天地,為他們帶來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在他們的人格塑造和情操陶冶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兒童時期的這些文化生活和審美體驗,將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導航和動力。
又一個“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關注孩子們的文化生活。
兒童電影:有歡樂,才有生命力
本報記者 劉 陽
提起近年來的國產兒童電影,除了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為代表的動畫電影外,似乎很難再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來自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12年共有20部國產動畫電影上映,其中8部取得了超過1000萬元的票房,較往年大大提升。去年寒假期間,除了《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喜氣羊羊過蛇年》以外,《洛克王國》、《巴啦啦小魔仙》等新動畫品牌也同樣引人矚目。
“由于動畫形式能更好地呈現兒童電影需要的想象力,其在兒童電影市場上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已經成為中國兒童電影發展的重要趨勢。”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長侯克明說。
另一方面,2012年《綜藝報》一項關于動畫電影市場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家長更傾向于帶孩子看動畫電影的原因在于動畫電影的內容安全,對兒童的心理發育不會造成負面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非動畫類兒童影片在中國沒有市場,相反,以《哈利·波特》為代表的進口兒童影片往往能收獲超高人氣和票房,這恰恰說明兒童電影的市場空間巨大。問題的癥結還是在于市場上缺乏讓孩子和家長都滿意的影片。”《綜藝報》電影版主編朱玉卿說。
據了解,我國每年生產的非動畫類兒童電影并不在少數。僅2012年,我國生產的非動畫類兒童電影就多達47部,如《憤怒的小孩》、《小小飛虎隊》、《跑出一片天》等。這些影片雖然一度在影院短暫亮相,但整體票房卻并不理想。
“國產非動畫類電影市場表現不佳,主要原因還在于影片內容和表現方式不被孩子們接受和喜愛,這其中,說教式表達過多、歡樂和趣味不足,是最大的問題。”朱玉卿認為,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壯大,市場對各類影片的消化能力也日益增強;與此同時,已經養成觀影習慣的“70后”、“80后”成為父母,他們陪伴孩子看電影的需求也在逐漸釋放,這些都為兒童電影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環境。“孩子和家長組成的龐大觀影人群對電影究竟有什么需求,創作者還研究得相當不足。家庭觀影的目的不是為了一起到電影院受教育,而是為了獲得歡樂和共同的情感交流,現在的一些兒童電影在這一點上做得遠遠不夠,觀念上的錯位是導致兒童電影不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此外,兒童電影創作市場定位低齡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發展。“這種市場定位一方面使得小學年齡段以上青少年的觀影需求無法滿足;另一方面,簡單的故事內容和表現手法也使一些低幼兒童的家長對陪伴觀影失去興趣。如何通過創作‘合家歡’電影,拓展觀眾的年齡層次,應當成為電影創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即將在今年暑期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昆塔》的導演李煉說。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兒童電影的創作和市場培育上,政府扶持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優質的影片,激活觀眾的觀影興趣,中國的兒童電影發展仍將身處困境,被動式觀影也仍然無法滿足少年兒童及家庭觀影的需求。“如果一個企業或者項目只有靠政府扶持才能活下去,只能說明它本身就是沒有生命力的。提高影片質量、激發市場活力才是兒童電影良性發展的出路所在。”李煉說。
親子閱讀: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徐歆芷
“我始終相信,孩子未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取決于每晚陪他閱讀的人。”張靜芬是教育學博士,同時也是一位6歲孩子的母親,有著5年的親子閱讀體驗,已經陪兒子讀了453本書。讀書識字、增強想象力、拓寬精神世界……她覺得親子閱讀的好處數都數不完。
和張靜芬一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意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
據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介紹,近年來帶著孩子到國圖少兒館閱讀的家長越來越多,“這些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參差不齊,既有農民工,也有工薪階層,以80后年輕父母為主。年輕一代的父母教育觀念在改變,更為全面,功利性淡化,不同背景的家長也都日益認識到兒童和青少年閱讀的重要性。”
今年公布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38.3%的家長表示孩子最喜歡的閱讀方式是“家長陪孩子一起讀”,有25.7%的家長表示孩子最喜歡的閱讀方式是“家長讀給孩子聽”,與家長共讀已經成為我國0—8周歲兒童喜歡并已經習慣的閱讀方式。87.5%的0—8周歲兒童的家長都會選擇陪孩子進行閱讀,其中,48.4%的家長平均每天陪孩子讀書20分鐘以上,32.4%的家長平均每天陪孩子讀書5至20分鐘。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兒童出版物的繁榮發展對推動親子閱讀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據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介紹,我國每年出版的少兒圖書大概有2萬多種,碼洋60多個億,其中兒童文學占40%的比重,少兒科普、漫畫和益智類圖書也分別占到了10%以上的比重。“一直以來,公共版權、引進版和改編版的少兒讀物都比較多,這幾年原創作品質量和水平也有了較大進步,但也還存在著跟風出版、選題重復、哄搶暢銷作家等問題。”
出版物多了,一方面為親子閱讀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也給家長們進行親子閱讀的目的定位和讀物的甄選帶來了一些困惑。
教育專家指出,親子閱讀看似簡單的閱讀活動,但其中的技巧非常重要。“親子閱讀不僅僅是閱讀內容,也是情感上的交流,要通過引發討論引起孩子思考。了解孩子是邁向親子閱讀的第一步。”張靜芬認為,親子閱讀的主體是孩子,讀書時還得遵循孩子的喜好。比如女孩對人文學科方面更感興趣,男孩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要強一點,在書籍的選擇上就應該有不同側重。
張靜芬還表示,在親子閱讀中,家長的心態不能過度“功利”,尤其對于低齡段的寶寶而言,與認字識理等具體的目的相比,享受親子閱讀的過程更加重要。“我陪兒子讀書5年,從沒強迫他識過一次字,但今年6歲的他已經認得1000多個字了。我相信,識字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急不來。總體來說,繪本更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也能在閱讀過程中帶來意想不到的樂趣和效果。”
電視動畫:向下一代傳遞“正能量”
李辛未
“前一段時間我們搞了環保繪畫活動,不少孩子的畫中出現了動畫片《熊出沒》的場景。現在電視動畫片對孩子們的影響非常大,我們也會借助動畫片教給孩子區分善與惡,讓他們從小確立健康的價值觀。”上海一家幼兒園的陳老師說。
從2004年國家廣電總局頒布《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以來,我國的電視動畫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我國電視動畫片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電視動畫片正在經歷由重數量向重質量的轉型。“從目前的產品結構來看,教育類和童話類題材的電視動畫片占據了絕對優勢,許多動畫片在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賈秀清說。
雖然我國電視動畫片的優質產品越來越多,但依然有一些動畫片對孩子產生了負面影響。不久前江蘇一名男孩為模仿《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灰太狼烤羊”,將兩名同村的小伙伴綁在樹上烤,造成兩名孩子嚴重燒傷。這也引發了人們對國產動畫片內容定位的思考。
卡通先生影業公司董事長王磊認為,現在的國產動畫片在一些內容細節上確實存在考慮不周的情況。為了吸引孩子的目光,一些動畫片加入了一些暴力化、成人化的元素,制作者并沒有認真思考動畫片到底該給孩子傳遞出怎樣的價值觀。“現在國內的動畫片大多走的是正義戰勝邪惡的二元對立套路,這是吸引孩子眼球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而動畫片的受眾多為7歲以下的孩子,在他們的世界里不應該存在這么多邪惡的東西,這應該引起反思。”
動畫片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不單單是其本身的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原因之一。“動畫片所呈現的是一個想象的世界,和我們的現實世界并不一樣,家長們要在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給他們以相應引導和教育。而現在不少家長片面地把動畫片當作孩子的保姆,并沒有在孩子看動畫片時進行適當的教育引導。”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康麗穎說。
孩子們到底需要怎樣的動畫片?王磊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動畫片應當是播撒真、善、美的種子,讓孩子擁有對美好世界的向往,教會孩子熱愛自然、熱愛伙伴,不要被現代社會的種種壓力所束縛。讓動畫片傳遞出更大的正能量是每一個動畫制作者和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動畫制作者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整個世界,才能創作出符合孩子們需求的動畫產品。”
(編輯:偉偉)
· | "最強大腦"與小孩過火對話 觀眾:勿拿兒童造噱頭 |
· | 兒童主題成伊斯坦布爾國際書展亮點 |
· | 美國舊金山:兒童才藝走進博物館 |
· | 兒童閱讀應從紙本開始 |
· | 看點:臺灣兒童豫劇體驗營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