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應該如何走向世界
C 日益強大起來的中國已經不能滿足于文化藝術在世界上的簡單參與,國際話語權的爭奪就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所追求的目標。
我從事藝術創作、教學、研究30年,在夢與現實間穿越。其夢在于通過塑造中國歷史杰出人物展示中國精神,建立時代豐碑,化深厚的傳統為今天藝術創造的資源,融入人類文化的洪流,在國際社會傳播與弘揚中華文化。
近20年來,我在兩岸三地舉辦藝術展,繼而在日本、韓國、美國、法國、英國、聯合國總部、意大利巡回做展。以《老子》《孔子》為象征的文化人系列雕塑、以《睡童》《母與子》為代表的表現人類普世情懷的作品、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群雕》表現祈求世界和平的作品,獲得了包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內的國際人士的贊譽。潘基文認為:“這些作品反映的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更表現了全人類的靈魂。”且以工整的顏體親筆書寫“上善若水”以贈。這進一步證明通過中國文化人系列塑像的藝術,獲得了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知與認同。
巡展到了世界雕塑之都羅馬,《孔子》《老子》《李白》等雕塑第一次在意大利國家博物館與米開朗基羅、曼祖的作品對話,其中組雕《對話——達·芬奇與齊白石》經意大利文化部批準,永久收藏并陳列于意大利國家博物館·威尼斯宮,這幢具有570年歷史的宮殿見證了意大利人民對中國文化的深情。
2012年12月,作品《天人合一——老子》到法國盧浮宮展覽,在國際美術展中獲得了唯一雕塑金獎。該作品選擇了類似于文化之鼎的造型,內部刻滿《道德經》,以其深邃的慈容向世界敘述中國的和諧思想……
同時,韓國建立了“吳為山雕塑公園”,英國劍橋菲茨威廉博物館收藏并陳列我的《孔子像》,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巴黎大學,意大利國家博物館等藝術殿堂收藏并陳列了我的中國杰出人物系列雕像……他們分布于世界。
在以作品本身傳遞中國文化的同時,我還在世界多所大學的演講中傳播中國文化。2011年參加了中美第二屆文化高層論壇,在加州伯克利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演講,闡述中國文化的基因,闡述中國文化是祖國母體內最純凈、最甘甜的乳汁。我在母親的懷抱里夢想,在吮吸母乳時生長,以德的風尚和體、智的勞作實現夢想。
當代中國藝術的產生發展不是孤立的,連著過去、現在與未來,在世界文明歷史進程的大范圍內體現自身的價值。它將使中國夢融入人類社會發展的理想佳境。(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國雕塑院院長 吳為山)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