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可以摧毀生活,也可以救贖心靈——導演黃宏談地震題材電影《傾城》
5月10日起在全國公映的影片《傾城》,其實早在2009年就拍攝完成了。對于導演黃宏而言,之所以要將這樣一部與地震息息相關的電影推遲4年上映,是因為他很怕觸痛地震災民們那敏感而脆弱的神經。按照原來的計劃,《傾城》將在汶川大地震5周年紀念日時公映,“因為創痛的記憶會隨著時間慢慢流逝,在這個時候人們的心靈才更需要藝術的撫慰。”黃宏說道。
誰料想4月20日,四川雅安也遭遇了地震天災。黃宏深知,自己必須要把《傾城》這部心血之作拿出來了。“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一定要通過優秀的作品獻上電影人的一份責任心。”黃宏說,“我們把鏡頭對準這塊受災的土地,并不是想去觸動那一顆顆受傷的心,只是因為災難為我們帶來的心靈震動至今未停。”
《傾城》并不是一部單純講述苦難的電影,“舉重若輕”四個字才最能表現影片的本質:老街派出所片警王老石(丁勇岱飾)、銀行盜竊案在逃犯劉川(黃覺飾)、性格充滿叛逆的女青年秦肖雄(林心如飾),三個不同命運的人,帶著不同的問題來到小城后,共同經歷了恐怖的地震災難。“在局限的時間和空間里,三個小人物的命運發生劇變,他們重新看清了世界,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生命的本質。他們漸漸放棄恩怨,攜手救援,最終完成了自我救贖。”黃宏說。
黃宏坦言,《傾城》并不是一部“群像式”的災難片,它的關注點在于大災難背景下個體小人物的心路歷程與心靈的蛻變升華。“我想講述的,其實是一種頑強的生存精神和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黃宏表示,“人類在無法阻擋的天災面前,會迸發出內心中的真善美。城市可以傾倒,但人心不倒。群心澎湃,才能眾志成城。”
如何才能在影片中凸顯這種“眾志成城”的精神?黃宏絞盡腦汁設計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一組頗具特色的人物關系。“《傾城》采用了一個典型的警匪故事框架,只不過它是被放置于大災難的背景之中。”黃宏說,“影片中警察對犯罪分子的追捕,并沒有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而中斷——這場災難反而讓兩個人的身份產生了離奇的互換。”互換身份后的警察和劫匪在地震的廢墟上繼續著貓鼠追逐,而正是在此過程中,一系列感人的故事陸續發生。“我希望讓觀眾看到,災難不但可以摧毀生活,也可以改變人。一個人的心靈在災難的洗禮中,同樣能夠完成救贖。”黃宏表示。
為了能給觀眾帶來真實感人的視覺沖擊,黃覺、林心如、丁勇岱等主創人員紛紛不畏艱險地在廢墟瓦礫中摸爬滾打,拍完之后才發現自己渾身是傷。“大家之所以能夠如此敬業、執著地拍攝《傾城》這部電影,就是為了身體力行地展示一種‘正能量’。”黃宏說,“我們每位主創都衷心希望,災區的同胞們在觀看完影片之后,能夠振作精神,重建家園。”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