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促進中泰文化交流”
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在泰國王宮開辦了世界上首個王宮漢語培訓班,有上百位王宮官員學習漢語
見到傅增有教授時,他正在朱拉隆功大學古色古香的孔子學院內忙碌著。天氣炎熱,這位60多歲老人的花白頭發下滲出了滴滴汗水。
傅增有是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他告訴記者,孔子學院不僅承擔教授漢語的職能,還應該發揮文化交流綜合平臺的作用,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促進雙方平等合作和互利共贏、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做出貢獻。“這也是我的夙愿。”傅增有說。
傅增有與中泰交流有著不解之緣。他曾在北京大學教了幾十年的泰語,在朱拉隆功大學教了近10年的漢語。
1980年5月,傅增有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位去泰國留學的研究生,從昆明取道仰光飛赴曼谷,破舊的飛機途中還被迫返航,路上整整花了一天。抵達曼谷后,他口袋中只有5美元。40年前的泰國,在初出國門的中國人看來已相當發達。看著林立的高樓,他和同來的兩位同學都羨慕不已。當時北京的家里沒有電話,他只能每月寫一封信,3年后畢了業才第一次回國。“現在的留學生大不相同了,可以隨時乘飛機回國,通過電話、手機和視頻,可以天天和家人聯系。”說起這些,傅增有感慨良多。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與中國通過文化交流加深相互了解。”2007年,北京大學和朱拉隆功大學聯合成立孔子學院,傅增有任首任中方院長。至今他仍在這個崗位上工作。
傅增有告訴記者,在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揭牌儀式上,詩琳通公主親筆題詞“任重道遠”。公主對他說:“泰國有很多民眾在學習漢語,無論老少,都很喜歡中國文化。漢語加深了泰中人民傳統友誼,對泰中交流和世代友好意義重大。”傅增有激動地告訴記者:“現在我為能有機會為這份事業做貢獻而倍感幸運。工作雖然辛苦,但意義非凡。從幾十年前泰國只有一兩所大學開設中文專業,到現在3000多所學校開設中文專業,學習人數超過80萬,這是巨大的發展,也成就了所有從事中泰交流工作者的夢想。”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被評為全球優秀孔子學院、全球示范孔子學院,他本人也榮獲全球優秀孔子學院先進個人稱號。傅增有還連續3年成為詩琳通公主訪華代表團成員,隨公主一起訪問中國,促進了中泰合作與交流。
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還在泰國王宮開辦了世界上首個王宮漢語培訓班,有上百位王宮官員學習漢語,詩琳通公主經常過問學員的學習情況。記者走訪過泰國各地,親身感受到,從王室、政府到民間,說漢語已成為新時尚;從泰南到泰北,從大學到小學乃至幼兒園,漢語教學已普及到城鄉各地。在這方面,泰國擁有多項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國家;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學志愿者、并且是迄今志愿者人數最多的國家;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的國家;第一個建立孔子課堂的國家。
在采訪傅增有時,記者看到他正在批改一位泰國學生的演講稿,其中寫道:“夢想,是生活的航標;夢想,是美好的憧憬;夢想,是理想的翅膀。夢想讓我們有了人生的目標,也因為夢想,我們能夠不斷進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想,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泰中文化交流的使者,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
“促進中泰文化交流,不僅是一位泰國漢語學生的夢想,而且是所有從事中泰語言教學工作的人的夢想。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這個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傅增有興奮地說。
(人民日報曼谷5月10日電 人民日報駐泰國記者 孫廣勇)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