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獸首“回家”折射海外流失文物曲折回歸路
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岳瑞芳、周蕊、馮國棟)在經歷2009年流拍風波后,備受關注的兔首和鼠首回家之路柳暗花明。法國皮諾家族26日在北京宣布,將向中方歸還長期流失海外的18世紀圓明園青銅鼠首和兔首。
法國皮諾家族成員弗朗索瓦-亨利·皮諾表示,這兩件獸首是從法國一位商人手中購得,買入價未超當年3000多萬歐元的競拍價,但他未透露具體價格。
?。玻埃埃鼓辏苍?,法國佳士得拍賣行不顧國際輿論譴責,宣布公開拍賣鼠首和兔首。拍賣當天,中國藏家蔡銘超以3000多萬歐元拍得這兩個獸首,并以“拍賣品是非法流失,故無法申報把銅像帶入中國境內”為由拒絕付款,導致拍賣被取消。隨后,皮諾家族從原持有人手中買下這兩件獸首。
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間,當年擺放在圓明園海晏堂前。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時,十二生肖銅像遺失,目前牛、猴、虎、豬、馬5個獸首已陸續回歸。其中,牛首、猴首和虎首于2000年由保利集團花費近3000萬港元拍回;豬首是2003年澳門愛國人士何鴻燊斥資700萬港元買回的;馬首也是何鴻燊于2007年以6910萬港元價格拍回。加上此次回歸的兔首和鼠首,十二生肖中仍有另外5件下落不明。
事實上,圓明園銅獸首只是中國海外流失文物的一個縮影。據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大約是館藏數量的10倍以上。換句話說,按照最保守的統計,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至少在1700萬件以上,遠遠超出中國本土博物館藏品總量。
據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介紹,這些流失海外的中國珍貴文物,有相當一部分是在中國近代,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以及一些所謂的“探險家”以武力掠奪、不平等交易、盜掘、欺騙、走私等不正當的非法手段掠奪出境的。另一個文物集中流失的時期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現在,很多文物因盜墓、走私而流失,而且到目前為止還相當嚴重。
根據197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簽署的國際間共同保護文物與合法管制文物進出口協定,私藏贓物者必須將文物歸還原主。然而,對于已經流失海外很久的文物,特別是追討從圓明園流失的價值連城的文物,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
記者了解到,雖然文物流失國追討文物“回家”有相應的國際公約作為法理依據,但在操作中,一直存在兩種爭議:一種認為文物是屬于全世界人類的財富,應該被存放在一個最有利于其保護的博物館,而不應該歸還文物國;更多的人認為,文物身上承載著該民族的文化記憶,應當回歸所屬國,而不是成為飄零在世界各地的文化符號。
除了主權爭議,還有不少商家乘機抬高中國流失文物在國際拍賣市場上的價格,從中牟取暴利,人為提高了文物回家的難度。1985年獸首首次拍賣時,價格不過每具500美元,其后價格卻一路飆升。2003年澳門愛國人士何鴻燊拍回豬首斥資700萬港元,2007年何鴻燊再度拍回馬首的價格已經到了6910萬港元。到了2009年,鼠首、兔首在巴黎佳士得拍賣時成交價格分別為1400萬歐元,再加上手續費,總買價更是高達3140萬歐元。
據記者了解,現階段中國的文物回流形式大致可分為依法索回、國家購買、民間購買和捐贈。此前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多次運用法律和外交手段,在國際公約的框架下,通過國際合作,成功索回流失海外文物。比如,1998年從英國追索回從香港走私出境的中國文物3000余件;2001年從美國追索回被走私的河北曲陽五代王處直墓彩色石雕像;2003年從香港某拍賣公司依法索回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被盜的49件珍貴文物等。
不過謝辰生認為,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非法出境的文物我們要永遠保留追索的權利,但有時也不能太著急。我們可以等,一直等到他們對自己前輩不光彩的行為有所愧疚的時候,自動把東西退還給我們。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