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恒活在一個大舞臺上”
4月27日一版頭條刊發通訊《祖國,我在拉美大地為你放歌》,廣大外宣工作者讀后被吳永恒的事跡感動和鼓舞,他們表示,要像吳永恒一樣,為黨和國家的對外傳播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他身上,體現了外宣人的使命與追求
報道引發了不少外宣人的深情回憶。《今日中國》雜志社社長呼寶民讀后感慨萬千,“這篇文章體現了老吳向拉美傳播中國信息、推廣中國文化的努力。我們要求單位的領導和職工學習老吳的事跡。”
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郭曉勇給文章作者發來信息:“今天讀罷長篇通訊,我再次激動,眼睛又一次濕潤……你把吳永恒寫‘活’了,讓我們又見到了一個談笑風生、可親可敬的‘老吳’!老吳的朋友、家人感謝你們,所有外文局人都感謝你們!”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表示:“文章寫出了吳永恒為國家外宣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體現了外宣人的使命與追求。作為老一輩的外宣工作者,吳社長愛國奉獻、國家利益至上、無私忘我的崇高精神,對年輕一代外宣人有啟迪和教育意義。”他說,老吳把一生都交給了祖國的外宣事業,他的工作精神贏得了拉美國家的尊重。老吳臨去世前對《今日中國》雜志在拉美拓展的構想,也是外宣人中國夢的具體體現。
看著老吳提著一捆雜志送往坎昆會議會場的照片,《今日中國》拉美分社原副社長曾平,眼眶又一次濕潤。2009年4月至2011年1月,作為拉美分社的副社長,他與老吳朝夕相處,“讀后我再次感受到他為我國的外宣事業奔走呼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忘我情懷。吳永恒和他為之奮斗終生的事業永恒。”
吳永恒的友人唐書彪說:“老吳是值得我們所有新聞工作者學習的人,尤其是他的敬業精神。一個老外宣人,一直為我國的對外傳播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為傳播中國聲音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大局意識和對檔案文件的管理和保留意識,值得年輕人學習。”
曾在《今日中國》雜志社做外事工作的周琳,在今年年初的職工聯歡會上還見過吳永恒,“我記得他的聲音聽來特別年輕。他隨時保持一種工作狀態。吳社長的妻子告訴我,老吳這么多年在國外,一心撲在雜志海外本土化的工作上,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少之又少。”
《今日中國》檢索西文部主任李五洲和吳永恒相識8年了,但文章里的一些細節,他也是第一次知道,“文章調研和采訪得細致全面,很好的塑造出一個老外宣人的形象”。
“主人公所在單位的文化基因真好”
報道也激起了不少年輕人為外宣工作奉獻的決心。《今日中國》雜志社社長助理劉湃讀著文章,再一次回憶起與吳老相處的情形,“文章將吳老師的一生寫‘活’了,也寫出了中國外宣人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文章讓我對吳老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今日中國》本土化中心的劉詩楠和吳永恒相處過7年。他說,看完報道,往事歷歷在目,“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不一樣的吳社長,文章對年輕人是一個很好的激勵。吳社長在外拓展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他每次回來都面帶笑容,不斷鼓勵年輕人,給我們講他的成果”。
不少讀者也表達了對這位老外宣工作者的敬意。“我并不認識吳永恒,但是看了光明日報的報道,我想說,老吳,你是真正的永恒!”原新聞出版署署長宋木文一口氣把文章讀下來,被吳永恒的事跡、情懷深深打動,“吳永恒經辦一個小雜志,但是活在一個大舞臺上。他在墨西哥的這些年將雜志的本土化做得很成功,是值得學習的典范。他在墨西哥不僅做雜志,還廣交朋友,結下深厚友情。他是文化大使,是親善大使,是沒有大使頭銜的大使”。他認為,如果我們的駐外工作人員,特別是辦雜志做宣傳的同志都能夠像他一樣,工作就會有嶄新的局面。
報社一位正在國外訪問的同事從網上讀了報道后,第一時間發來短信:今天的頭條感人至深,讀后不禁流淚。
報社另一位同事讀后感慨:“主人公真好!主人公所在單位的文化基因真好!”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