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中,那些“最美”的中國能量
能否想象,一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戴著假肢依舊舞蹈的女孩,在蘆山地震發生之后,迅速參加了救援大軍。在蘆山縣地震災區,這個名叫廖智的女孩戴著假肢送衣送糧、送發電機、搭帳篷,做一切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因為在汶川地震后她創作了“鼓舞”,來鼓勵和她一樣遭遇了災難的人們,所以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鼓舞女孩”。
這樣一個女孩,在實際救援工作中的作用也許是微薄的,但她提供的精神能量,卻無疑是強大的。災難帶來的是巨大的悲痛和創傷。但悲痛和創傷最終沒有擊倒哪怕是這樣一個失去了雙腿的舞蹈女孩。在汶川地震中,她還是被救援的受災者。我們記得很清楚,當時還有來自唐山的救援隊。而今天,她已經成為了志愿者,站到了蘆山災區的最前線。從唐山到汶川,從汶川到蘆山,在地震中,我們見證的是一種始終屹立的堅強。
在蘆山地震中,我們在當地看到了太多這樣的感動瞬間:
雅安地震當天,四川雅安電視臺主持人陳瑩身穿婚紗播報最新災情,被贊“最美新娘”;
地震發生不久,聽說血庫缺血,不少雅安市民自發走向街頭獻血;
在蘆山縣一所中學工作的蒲東山,地震中頭部受傷,但從地震當天中午開始,他從自己家拿來大米、鍋灶,為受災群眾煮稀飯,成為災區最早最快提供食物的志愿者之一,被網友親切地稱為“稀飯哥”;
……
這個時刻,他們是受災者,同時卻又是志愿者;他們是需要幫助的對象,同時卻又毫不猶豫地對別人伸出援手;他們懷著失去家園甚至親人的莫大傷痛,卻又同時挺起肩膀去擔當苦難、相濡以沫。這就是中國人的樸素美質和精神底蘊,是東方民族的堅韌性格和偉大魂魄,是華夏歷史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是大步進入21世紀的現代中國國民日益成熟的社會公民意識。
而在災區之外,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也讓那些“最美”的中國能量從點點滴滴匯成大海汪洋。來自社會各界的捐款捐物,志愿者們開赴災區前線忙碌的身影,“雅安堅強”“雅安平安”“雅安加油”的聲音在全社會不斷傳遞擴散,為參加抗震救災而在公休期間第一時間返回部隊的成都軍區某陸航旅飛行員,為災區孩子哺乳的“最美媽媽”,為運送救災物資而犧牲的“最美英雄”,為祈福災區而停播娛樂節目的各大衛視,為關懷心靈而呼吁“不要消費災難”的媒體聲音……這一切,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中國能量的強勁脈動。
“人們對普通中國人更有信心了,可以確信他們擁有建立一個更具美德社會的能力和責任感。”這是西方媒體發出的感嘆。一點不錯,在災難中,那些“最美”的中國能量,不僅在撫慰蘆山,堅強雅安,而且更在砥礪中國,感動世界。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