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地震救援展現“中國速度”“中國力度”與“中國效率”
新華網北京4月22日電(記者 王建華 李驚亞 符曉波)迄今為止的事實表明,中國政府和軍隊的四川蘆山地震救援行動,展現了其應對急難重任務的“中國速度”與“中國力度”,以及兩者有機結合產生的“中國效率”。
蘆山地震與汶川地震時間相隔僅五年,空間距離亦屬臨近。然而,中國政府和軍隊蘆山地震救援,反應速度更快,應急能力更強,救援效率更高。
中國政府和軍隊的救援行動,出色演繹了“中國速度”+“中國力度”=“中國效率”的公式,它最大限度減少了震區民眾的傷亡,最大程度地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截至22日18時,雅安地震造成192人死亡,23人失蹤,11470人受傷,其中重傷968人。截至當日14時,320名被埋群眾從廢墟中獲救。獲救人數遠超震亡人數。
“這是中國政府和軍隊在汶川地震救援經驗基礎上的一次能力提升。迄今為止的事實表明,沒有發生人為救治不當、組織不當的事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
蘆山地震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上任以來遭遇的第一場重大自然災害。它發生于新一屆政府運行僅僅35天后。里氏7級強震摧毀了蘆山縣和寶興縣眾多民宅以及電力、通訊、路橋等重要基礎設施。
蘆山地震發生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趕到四川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并于地震發生的8個多小時后即乘直升機進入了震中災區。李克強強調,救助力量應大于災害力量,這樣才能盡可能減少損失。他要求救災人員要挨戶敲門排查。
?。玻叭眨笗r02分蘆山地震發生后,中國政府和軍隊迅速啟動應急響應。
中國地震臺網自動測定地震發生13分鐘后,中國地震局開始發布正式地震速報信息,17分鐘后啟動最高級別的地震應急Ⅰ級響應,立即組織專家會商震情。
地震發生后的1小時內,國家減災委、民政部亦緊急啟動最高級別的應急響應,救災指揮系統各相關部門全部到位。民政部連同八個部門的工作組緊急準備趕赴災區。
地震發生18分鐘后,成都軍區開始進行救援動員。其后10分鐘,四川武警部隊亦開始準備救援行動。
地震發生28分鐘后,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進入戰時值班狀態,密切監測災區用戶機使用情況。9點整,解放軍總參謀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總站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抗震救災應急保障任務。
震后的9時18分,成都軍區所屬直升機從夾江起飛;一支2000人的救援隊伍緊急趕赴災區。
此次地震發生約2個小時后,地震震中蘆山縣城區出現低空盤旋的軍方救援直升機。
在震后的兩個小時內,中國有關方面派遣遙感飛機趕赴災區空域執行災情監測評估任務,并傳回詳細數據資料,另外,還緊急動用數顆太空在軌衛星進行災情動態監測。這些都為中國政府和軍隊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
?。保禃r,中國政府第一批救災物資運達災區。
?。玻比眨保窌r,經過晝夜攻堅,重災區寶興縣連接縣城的一條主要公路終于全線搶通,蘆山地震后的最后一個“生命孤島”與外界恢復聯系,并形成都江堰市-小金縣-寶興縣-蘆山縣-雅安市的生命環形通道。
截至22日12時,18000多名解放軍、武警和民兵預備役人員正在災區進行緊急救援,其中到達重災區的部隊超過1萬人。加上其他救援人員,參與蘆山地震救援的總人數達2.2萬名。
截至同一時間,政府已撥付抗震救災專項資金11億多元,調撥救災帳篷3萬多頂,棉被11萬多床,以及食品和飲用水2180噸。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21日在災區強調,要完善統一指揮體系,進一步加強人員、物資、機具、車輛的調度,防止形成擁堵,做到科學施救。
目前,2萬多名救援者仍然在與死神賽跑,挨戶敲門加緊排查,力爭搜救更多的幸存者。
成都軍區副司令員李作成說,與汶川地震時相比,這次救援在應急準備的等級、部隊搶險救災的專業化水平、工兵和醫療部隊、科學用兵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均有了明顯提高。
中國政府和軍隊在蘆山地震救援行動中所展現出的“中國速度”“中國力度”“中國效率”,主要得益于從汶川地震以及其后的玉樹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中汲取的寶貴經驗教訓。
汶川地震發生后的五年來,中國政府和軍隊依靠《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應對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法規不斷完善應急救援體系,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大幅提升。
此次蘆山地震,信息公開更加及時透明,中國政府第一時間發布地震信息,并實時更新震情、傷亡和救援部署。信息的及時透明,有力地保證了政府和軍隊科學調動抗震救災資源,作出快速、有力、高效應急反應,并贏得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密切配合。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說,中國政府和軍隊在此次救援行動中展現出的快速、有力、高效,也與中國集中、統一的體制和機制密切相關?!凹小⒔y一”的體制和機制是中國的一大特色。
此次蘆山地震也是對中國政府職能轉變和中國軍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一次檢驗。
今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準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該方案要求中國新一屆政府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繼續完善制度機制、提高行政效能等。
一周前,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國防白皮書。在和平時期,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更多地表現為以搶險救災為代表的非戰爭軍事行動。
根據總參作戰部統計,自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以來,全軍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先后出動兵力達250萬人次以上。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