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救援,讓愛心接力更有序
新華網合肥4月21日電(記者楊玉華)四川蘆山地震已經過去一天多,一場與生命競速賽跑的救援正緊張展開。除了中央各部門反應迅速的應急響應,越來越多民間力量也加入到救援的愛心接力中。大災面前,愛心是支撐災區重生的希望,而有序理性的愛心接力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正能量。
與五年前汶川大地震相比,這次地震后的民間愛心救援更為迅捷。許多民間公益組織通過微博、微信集結起來,快速加入到救援隊伍中,一批批志愿者來到災區展開救助,帳篷、飲用水、食物、藥品等救災物資從四面八方涌向災區,給家園毀損、身心重創的災民們送去了溫暖和力量。
然而在愛心的洪流中,也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小插曲”,影響了救援的速度與效果。在通往震區蘆山和寶興的交通要道上,由于自發趕去的私家車太多,導致交通嚴重堵塞,救援部隊與大型設備無法按時抵達災區。一些不實的愛心求援信息借助網絡或通信渠道擴散,占用了寶貴的救援時間和資源。
讓愛心接力更有序,這是大災面前各界救助力量亟待增強的理念。地震救援素有“黃金72小時”,把握這短暫的時間提高救援效率,多行進一公里,多挖一方土,都將多一分生的希望和機會。
讓愛心接力更有序,離不開救災信息及時權威發布。此次地震強度大,受災面廣,短期內的救助需求多。加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民間信息發布龐雜,區分輕重緩急提供救助,離不開政府及時權威的信息發布。只有政府指揮系統全面準確地掌握了災區的需求,并定期向社會發布提示,民間的救援組織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助其所需”,政府救災指揮部門也才能做到科學調配,提高整個救援的效率。
讓愛心接力更有序,還需要每個愛心人士更加理性,幫忙不添亂。救災是一門科學,奉獻愛心也不應止于熱情。面對堵塞的道路,也許主動讓路給更專業的救援隊伍比自己急切趕路更加重要。面對微博上傳播的不實救災言論,也許不聽信不傳播也是一種愛心支持。甚至靜默祈福,干好本職工作更是對災區的最大支持。
每一場災難都如一面鏡子,在目睹家園破碎、親人離別的痛苦時,我們也看到了患難相恤、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感受到了災難面前寶貴的人性光輝和向上的力量,正是這些給予我們戰勝災難的無窮勇氣。救災還在繼續,讓愛心接力有序不斷!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