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文聯開創“一縣(鄉)一品”新格局
◎內蒙古文聯獲自治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
◎陜西省渭南市文聯打造文化品牌形成規模產業
◎浙江省富陽市文聯實現鄉鎮文聯組織全面覆蓋
從文化強國戰略到各地紛紛提出的文化強省、文化強市部署,從政府職能轉變到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文聯的工作空間和發揮平臺越來越大,不少地方文聯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同時,也在強化自身、主動作為。2011年5月,本報對湖北省各級文聯創建“一縣一品”文化品牌的基本情況和取得的重要成果進行了深入報道,在全國文聯系統引起強烈反響,為各省在文化強省方面如何走出特色之路起到了積極的參考作用。近來,各地文聯紛紛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文聯工作新方式,開展了一系列特色鮮明、行之有效、效果顯著的文藝品牌創建開發活動。
內蒙古自治區文聯以創建文化品牌為突破口,試點推出了“一旗一品”文化品牌創建活動。該活動基于每個旗(縣、市、區)行政區劃,依托文化資源,擬在每個旗(縣、市、區)或同一種特色文化區域,在一定時期內重點培育和推出一個文化品牌,從而走出一條樹品牌促發展的新路。2012年內蒙古文聯評選出呼和浩特和林縣“東山文化園”、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巴爾虎蒙文詩歌那達慕”、根河市“敖魯古雅風情 使鹿文化特色”、興安盟扎賚特旗“神山祭祀文化”、通遼庫倫旗“安代”藝術、烏蘭察布右后旗“察哈爾文化”、鄂爾多斯烏審旗“敖倫烏日乎”文化活動、巴彥淖爾烏拉特中旗“鴻雁之鄉”、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蒼天的駝羔”蒙語詩歌、包頭固陽縣“固陽·秦長城文化藝術節”、烏海市“書法進課堂”等13個地方特色濃郁、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一旗一品”文化品牌并予以重點扶持。這一創新,取得極大成功,榮獲了2012年度內蒙古自治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據悉,內蒙古文聯希望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在全區旗縣范圍內打造一批富有本土特色、展現內蒙古形象、深受群眾喜愛、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的文化品牌。
陜西省渭南市文聯也積極發揮當地特色文化優勢,大力實施了“一縣一品”戰略。著力打造“中華史都”、“中華漢字之都”、“中國皮影之鄉”等渭南地域性品牌;挖掘培育臨渭區黑陶、富平陶藝村、蒲城麥稈畫、華縣皮影、澄城剪紙、合陽線戲、韓城“風追司馬”、華陰老腔等一系列文化品牌。這些品牌業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文化產業。華陰老腔還先后赴湖北、深圳、湖南、山東等地演出,去年5月走進北京,先后在清華大學等各大高校傾情演出,演出達40余場,廣受好評。
浙江省富陽市文聯則利用文聯的文藝資源優勢,積極指導各鄉鎮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在各個鄉鎮積極開展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建設,例如靈橋鎮依托書畫優勢打造“書畫之鄉”,淥渚鎮以孝文化為主題每年開展相關活動,漁山鄉“稻香節”、半山鎮桃花節、洞橋鎮攝影基地……形成了“一鄉一品”的文化格局。富陽市文聯還以其為工作抓手,形成了當地鄉鎮文聯組織的全覆蓋。
這些文聯的工作方法創新,不僅大力推進了地方文化發展,也對提高文聯的地位和作用、提升文聯的整體影響力產生了重要影響。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