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舞臺,同樣的精彩——記舞蹈家劉敏
劉敏近影 本報記者 董大汗 攝
現為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舞蹈學學科帶頭人的著名舞蹈家劉敏,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就因舞蹈《刑場上的婚禮》《割不斷的琴弦》而享譽中國舞壇,隨后又相繼表演了舞蹈《昭君出塞》《八圣女》《祥林嫂》《黃河母親》等名作,獲得首屆“桃李杯”、“全軍舞蹈大賽”、“全國第二屆舞蹈比賽”等全國三大權威舞蹈賽事的“三連冠”、全軍第六屆文藝調演中獲演員表演一等獎等一系列殊榮。她也以其卓然的藝術風度和深邃的情感表現力成為了軍旅舞蹈表演藝術重要的引領者和推動者。
一直以來,劉敏積極探索軍隊舞蹈的發展、變化和教學規律,注重總結軍旅舞蹈美學特征和獨特藝術風格,取得了顯著成績。她還根據自己多年的表演經驗總結出“兒時學舞、重在模仿;青年作舞、重在表現;今日跳舞、舞我合一”的舞蹈表演藝術理論,將舞蹈從肢體動作上升到肢體語言、肢體文化的層面。
2000年至今,在劉敏的帶領下,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共奪國內外重要舞蹈賽事金獎39項、銀獎40余項、銅獎50余項,推出了在國內外舞蹈比賽上獲得重大獎項的演員近30余名。
她還注重對軍隊舞蹈理論的建設,特別是歷時5年主編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十五”規劃項目和國家“十二五”重點規劃圖書《中國人民解放軍舞蹈史》的出版發行。該書收集文字資料4000萬余字、音像資料300余張、圖片資料2000余幅,作為一部填補軍隊文藝史、現當代舞蹈史空白的研究成果,該書的出版為軍隊舞蹈理論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生活中的劉敏被描述為“一個擁有鐵腕手段,戴著絲質手套的女人”。在教學管理的領導崗位上,劉敏公正、無私,然而她又是教員和學生們的朋友、大姐、甚至是“大保姆”,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切實的幫助。有的學生家庭貧困,她常年在生活上關心、資助他們;系里的老師生病甚至老師的親人生病,她都會設法聯系最好的醫生,托人從國外買最好的藥。
此外,劉敏還積極參加公益事業。她曾將在美國舉辦3場獨舞晚會的所有收入都捐給了我國的“希望工程”;作為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理事,她常和其他藝術家一起去貧困山區為小學生送字典和書本。作為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她心系百姓、積極參政議政,她和她的組員們提出的解放軍藝術學院藝術學升為一級學科問題、青少年教育、藝術經典教育走向大眾等問題都相繼得到了國家的認同與支持。
劉敏常說:“生活中的你就是舞臺上的你。”這就是劉敏,一個著名的舞蹈明星,一個培育出無數舞蹈新芽的教育工作者,一個熱衷于各項公益事業的藝術家,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不同的舞臺,同樣的精彩。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