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目前,作為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轉型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發展文化產業成為很多西部欠發達省份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紛紛提出若干年之后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5%,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面對人才、技術資源等諸多劣勢,西部欠發達地區任務還異常艱巨,必須探索一條符合西部自身發展的“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之道。
與發達地區相比,西部欠發達地區發展這些文化產業類型有著“先天不足”的劣勢,主要表現在:文化消費觀念落后,文化消費市場沒有形成;配套政策、服務、設施和條件跟不上;人才、技術資源短缺,以技術、創意等為核心要素的現代文化產業和新興業態發展受限。盡管有這些劣勢,但西部地區有著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這里不僅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如陜西的黃帝陵、甘肅天水的伏羲廟、半坡遺址都分布在這里;這里還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窗口,絲綢之路、敦煌莫高窟等見證著中西文明的交匯與融合。這里還是西周、秦、漢、唐等中國歷史鼎盛王朝的都城所在,民間、民俗、民族文化可謂“百花齊放”。
文化產業,以文化人,以文促產,文化是靈魂。西部地區豐厚的文化資源要實現產業化轉換,不僅需要引入創意、設計的力量,還需要通過商業模式、營銷模式的設計,真正讓這些文化資源“活化”成受當代消費者歡迎的文化產品。西部地區發展文化產業,可采用以下幾條思路。
第一,依托西部當代特色旅游文化資源,推動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西部地區自然人文旅游資源豐富,隨著旅游經濟由傳統的觀光旅游向文化旅游、體驗旅游轉變升級,西部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址,奇特的自然景觀和地貌,獨特的民間風土人情,必將為游客帶來一種全新的旅游體驗。西部地區應抓從旅游深度拓展和旅游配套服務兩個角度著力,通過開發演藝項目、打造活動與會議經濟,把游客真正留下來并產生吃住行購娛等消費,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
第二,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的版權價值,加大西部文化品牌版權開發力度。西部地區很多文化品牌具有不可替代性,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文傳統和藝術內涵,但是這些文化品牌并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的一個顯著區別在于文化產業的“版權”是核心,版權的意義在于將一個獨特文化品牌通過授權的方式,以不同文化產品形態為載體,實現多次銷售、多次傳播,產生多重價值。目前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的收入來源中40%是靠票房,其他收入大量來自版權收入。西部地區應充分利用文化產業的版權特點,將擁有的特色文化版權與東部地區開展廣泛的合作,走版權開發和“外銷型”的路子,把西部文化推廣到全國,甚至全世界。
第三,引入創意設計力量,利用西部地區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大力發展民間民俗文化產業。西部地區民間民俗文化豐富,剪紙、香包、刺繡、印染等民間手工藝傳承有序。西部民間民俗文化主要通過手工世代相傳,但是由于缺少規模化生產和營銷,缺少現代審美設計的融入,還只能停留在低端層面。臺灣的法蘭瓷、琉璃工坊等高端時尚消費品牌都是在傳統民間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衍生而來。因此,只要合理設計,引入現代創意設計理念,成就一種西部新興文化產業業態不是沒有可能。
文化產業方興未艾,西部欠發達地區雖然產業基礎薄弱,但文化資源豐厚,在發展道路上,不能簡單模仿,應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研究文化產業特點,真正探索出一條具有西部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之道。
(作者為北京大學藝術學博士、區域經濟學博士后)
鏈接
地域特色文化產業范例
■福建莆田
福建莆田的工藝美術行業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藝美術文化和扎實的產業基礎,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為進一步發展壯大產業,莆田創建了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工藝品專業市場——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占地面積460畝,總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由展示中心、展銷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組成,可供1000多家企業入駐。工藝美術城以展銷的形式,把木雕、石雕、民族民間工藝品等幾大行業集聚起來,展現莆田傳統工藝,并通過提供環境保障,引導資源整合,力求形成一個大型工藝品市場和旅游觀光、休閑購物中心。工藝美術城已成為莆田的城市名片和文化旅游景點,并在福建省工藝美術版權保護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山東濰坊
每年4月舉行的濰坊國際風箏節已成功舉辦了29屆,成為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盛會,吸引著大批中外風箏專家、愛好者及游人前來觀賞、競技和游覽。整個風箏節期間,民族花燈展覽、民族焰火等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藝術活動相繼舉行。游客可以看到明清時期典型的民間建筑四合院,及傳統的風箏與木版年畫作坊,并能觀賞藝人們刻制年畫、扎制風箏的技藝全過程。濰坊做足風箏品牌,建造了濰坊風箏博物館,陳列展出歷屆風箏節的中外風箏佳作。從第16屆開始,風箏節嘗試市場化運作的辦會模式,舉辦魯臺貿洽會、濰坊工業產品展銷會等經貿活動。據不完全統計,風箏節期間,前來濰坊進行體育比賽、經貿洽談、觀光旅游、文化交流等活動的國內外賓客60余萬人。
■河北吳橋
吳橋以其源遠流長的雜技歷史、豐富多彩的雜技民俗、驚險奇絕的雜技節目,被國內外譽為“天下雜技第一鄉”。為弘揚特色文化,變雜技優勢為經濟優勢,吳橋縣政府興建了世界上唯一的雜技主題公園:吳橋雜技大世界旅游景區,集娛樂、參與、交流、表演、餐飲等多功能于一體,展示民俗精粹,盡顯藝鄉風情。吳橋雜技大世界與雜技學校、雜技民俗村已形成產業鏈條,目前已成為華北地區乃至全國獨一無二的雜技旅游品牌精品。雜技旅游業已成為吳橋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旅游產業還從雜技旅游擴大到對外演出、雜技培訓、旅游制品開發、交通運輸、餐飲娛樂及其他旅游附屬業,吳橋30萬人有近10%的人從事雜技旅游或與其相關的產業。
(楊君整理)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