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退避三舍” 文物“重現真身”
北京西單民族大世界商場將騰退 國立蒙藏學校保護修繕工作啟動
光明日報北京3月20日電(記者杜弋鵬、王國平通訊員張海濤) “民族大世界商場于2013年5月19日24時關閉。屆時,請所有商戶配合并停止一切經營活動,禁止消費者進入商場。”今天早晨,位于北京西單鬧市的民族大世界商場門口,張貼出的通知如是說。商場閉市,是為了給文物“讓路”,這意味著國立蒙藏學校有望露出“廬山真面目”。
3月20日上午,工作人員正在民族大世界商場門口張貼騰退安置通知。宿浩攝
記者今天上午從國立蒙藏學校保護修繕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上世紀80年代,此處建起服裝市場并經營至今,現有建筑面積7200平方米,文物古建面積2850平方米。自2006年開始,根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消防局的要求,民族大世界商場陸續清退了部分商戶,拆除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臨時性建筑近2000平方米,并對部分損毀嚴重的古建進行了修繕。2011年,市文物局等部門對商場進行了專項文物督查,要求全面進行文物保護修繕,拆除非文物建筑,消除安全隱患。國家民委、北京市西城區政府專門成立“西單33號院文物保護修繕項目聯合工作小組”,經研究決定停止市場經營,實施文物保護修繕。
據聯合工作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目前所有文物建筑均被現代裝飾裝修材料所包裹,無法辨識文物本體原貌。文物專家多次現場踏勘,提出必須先拆除非文物建筑,還原文物建筑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民族大世界商場騰退工作完成后,相關文物修繕保護專家團隊將入駐現場,完全拆除附著于文物建筑上的非文物建筑,顯露文物本體原貌。同時,對文物目前的健康狀況進行判斷,并按文物科學保護的要求選擇合適的保護措施,組織文物專家編寫文物保護規劃與修繕設計方案,依法開展文物保護修繕工作,重現文物風貌。
民族大世界商場相關負責人說,在對國立蒙藏學校進行全面保護修繕時,為了維護商戶利益,確保騰退工作順利進行,商場還為自愿易地經營的商戶聯系經營場所,供商戶選擇。此外,自張貼公告之日起,對商戶給予兩個月的清貨期,凡在此期間撤場的商戶,清貨期內的租金均予以免除。同時,商場將依據社會評估機構評估的補償方案對商戶進行補償。
“國立蒙藏學校舊址”被白雪覆蓋。光明日報記者 王國平攝
延伸閱讀
國立蒙藏學校舊址
民族大世界商場所在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立蒙藏學校舊址”,蘊藏著不少的歷史“秘密”:明初時是常州會館,清初成為吳三桂之子吳應熊的府邸;1724年,清政府設立右翼宗學;1913年,蒙藏院開辦蒙藏專門學校;1923年秋,李大釗、鄧中夏等人來校開展革命工作;1924年,烏蘭夫、奎壁等青年學子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首批蒙古族黨員,并組建了首個少數民族黨支部;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民族學院附屬中學(前身即蒙藏學校)的師生在這里度過了難忘的時光。國立蒙藏學校舊址分為東西兩路建筑,西路有三進院落,主要由府門、正廳、過廳、后廳、東西跺殿、東西配殿等建筑組成;東路有四進院落,包括大門、正殿、北房、東西配殿、東西耳殿。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