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追尋中國夢——兩會回眸之一
制圖:沈小根 張芳曼
3月17日上午10時,北京,人民大會堂,雄壯的國歌聲再次響起。
兩會落下帷幕,“中國夢”深耕開始。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再次將中國夢推舉到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
兩會上,圍繞中國夢這一目標,5000多名代表委員匯聚一堂,共商改革發展之策,在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尋求利益多元時代的社會共識,尋找社會愿景、追求最大公約數。
同票同權折射民主進步
人民日報法人微博
3月4日 11:59
【農民工人大代表有31位】人民日報記者彭波、李志偉報道:傅瑩在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與上屆相比,來自一線的工人、農民代表增加了155人,提高了差不多5個百分點,農民工代表有31位。婦女代表有699人,增加了62人。黨政領導干部的代表人數有所減少,大概減少了7個百分點。
“沒想到農民工代表有這么多!”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發言人傅瑩公布此次全國人大代表構成時,坐在電視機前的劉麗發出一聲驚嘆。
33歲的“洗腳妹”劉麗是31位農民工代表之一。第一次走上中國最高議政殿堂,劉麗“像做夢一樣。”和劉麗一樣被巨大喜悅包裹著的,還有從廣東、江蘇、上海、新疆等地趕來的另外30名農民工代表。而在5年前,這個數字是3。
從“洗腳妹”到全國人大代表,劉麗們的人生跨度,也是中國同票同權民主進步的跨度。
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每67萬人分配1名代表名額。而在1995年之前,我國農村與城鎮每個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為8∶1;此后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選舉法,城鄉選舉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調整為4∶1;2010年,選舉法修正案明確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在本屆2987名人大代表中,黨政領導干部的比例比上屆下降了6.93%,而來自基層工農代表達401名,占代表總數的13.4%,比上一屆提高了5.18個百分點。
政協新任發言人呂新華用“廣泛的代表性、合理的整體結構、適當的進退比例、較高的綜合素質”來評價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非中共委員人數達到了60.1%。258名少數民族委員,讓我國的56個民族在政協團聚,占比達到了12%;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委員占了94.9%,比十一屆一次會議時提高了2.5個百分點。
代表、委員的多樣性,為統籌社會各方利益、尋求社會共識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在國家最高議政殿堂里,更多的聲音被傾聽、被傳遞,帶著泥土味兒的建議、意見多了,兩會更加接地氣。
碰撞中求得利益最大公約數
人民日報法人微博
3月6日 17:40
【李克強:讓代表插話,這是法律賦予代表的權利】人民日報記者楊彥消息,今天上午,李克強同志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講話過程中提到城鎮化時,基層代表肖安江插話,一口氣提了五條建議,現場工作人員攔都攔不住。
搶發言——肖安江代表的無心之舉,讓他成了“網絡紅人”。“我是農民出身,肯定要為農民講話。看到他們生活很痛苦,我們都會有責任感。”事后,肖安江說。
直入主題、直言不諱、直陳時弊,成為 兩會討論的基調。
“承認而不是遮蔽社會的龐雜性與多元性,鼓勵而不是掩蓋聲音的交響,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活力所在。”作家王蒙這樣評述全國兩會。他說,“尖銳意見不一定好聽也不一定就圓滿準確,但如果認真聽取掌握,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熱熱鬧鬧、好大喜功的政績泡沫,最大程度地避免矛盾沖突越積越多的非良性后果。”
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成為本次兩會的重要特征。“意見尖銳但不極端,討論熱烈但不對立”,代表委員講真話、呈實情,實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在對話、交鋒中達成共識。
在3月5日的政協總工會界別小組討論會上,鄒先榮關于收入分配的發言,得到了眾多委員的呼應。
“職工收入偏低,導致心態失衡,動搖改革深入推進的群眾基礎。”鄒先榮委員話音剛落,身邊的中國黃金集團總經理孫兆學委員掰過話筒:“職工收入必須得到保證,要逐步提高收入標準。”他還建議對工人工資建立保證制度,工程發包時,業主給建設企業的資金,應該提取工資部分封閉管理。
組團討論中辯論、交鋒屢見不鮮;教育部官員就上次兩會未了問題專程登門向全國政協委員作解釋;兩會民主開放的氣氛吸引著外媒的眼球。
美聯社7月12日報道分析稱,中國政協作為政治協商機構,近年來越發凸顯出重要性。
尼泊爾《人民評論》評論中國兩會時稱,最近幾十年,中國的透明度一直在提高,社會變得更活躍。
本次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共提交提案5641件,立案5254件,件件關乎社會熱點、難點。會議期間,提案審查委員會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和加強城鄉污染防治兩個方面的提案,分別召開了提案辦理協商會,16位國務院部委負責同志與提案者共商解決問題的辦法。
全國人大代表共提出議案401件,其中有關立法方面的393件,監督方面的5件,其他方面的3件。反腐敗法的建立、勞動教養制度改革、環境保護法修正等,針對民眾呼聲極高的立法改革,均給出了詳細的建議。
6000多份政協提案、代表議案,是13億民眾的呼聲,是沉甸甸的責任。
神圣一票,程序民主的示范
人民日報法人微博
3月14日 07:30
【全國人大今天上午將選舉國家主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天上午將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選舉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委員,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3月14日,8:30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廣東省副主委李秉記在人民大會堂找到了他的位置——18排66號。擺在代表席上的那支黑色選舉專用筆提醒他,即將經歷一個歷史時刻。
9:10 總監票人向代表報告,電子票箱、電子計票系統已經準備就緒。工作人員在過道上將選票依次傳遞到代表手中。李秉記小心地將選票依次疊好。
9:14 工作人員開始宣讀寫票注意事項。會場后區設有秘密寫票處,代表可以在自己的座席上寫票,也可以到秘密寫票處寫票。
9:21 代表們開始寫票。對于李秉記來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等額選舉的票,他沒有任何猶豫。這兩天在駐地,大會已向代表們提交了候選人,在代表團大會和小組會上,代表們也討論過人選。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是差額選舉,提名174名候選人,應選名額為161名,差額數為13名,比上屆高一個百分點。近幾屆人大常委選舉都實行差額,十屆全國人大常委的差額比例是5%,十一屆提高到7%。
9:38 投票開始,代表們起身,排隊走向離自己最近的票箱,分別投下手中的4張選票。
15分鐘后,開會的鈴聲再次響起,工作人員宣讀計票結果。
“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產生了。這里面有我作為人大代表投出的一票,想到這里,還是挺激動的。”李秉記說。
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民主如果沒有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就無法得到體現和保障。因此,講民主必須講程序,程序要法律化,不能誰想怎么辦就怎么辦。”
全國兩會,以法律的形式實現程序民主。將每年的兩會定于3月初召開,人大按代表團、政協按界別劃分分組會議承擔主要的議政功能,對重點議案、提案、建議設督辦制度……
以創新的形式促進程序民主。選舉過程通過電視和網絡對外直播,設立秘密寫票處,無記名投票,公開驗唱票,差額選舉比例提高……
程序民主不是在走過場,審議、選舉、表決等程序通過電視直播和媒體公開報道的形式讓公眾獲知,而這些正在潛移默化地啟迪公眾的民主意識。
兩會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彰顯著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自信與能力。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