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我國海洋文化
海洋經濟的發展需要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中國海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近年來,國務院相繼批準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四個試點省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加大了對于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在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后,沿海各省市(區)也緊緊圍繞這一宏偉目標,謀劃自身發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中國海洋文化的內涵,將有助于形成全國認識海洋、關注海洋、保護海洋、開發海洋的良好氛圍,有效提升海洋文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打造中國特色海洋文化品牌。中國擁有悠久的海洋歷史和海洋文化資源,擁有許多與海洋有關的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如何從中挖掘價值,做好深度開發,對形成中國特色海洋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深入挖掘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海洋信仰文化、海洋商貿文化以及名人文化、民間文藝等文化資源和遺產,精心選擇能夠產生影響和效益的項目,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使其能夠成為有影響、有效應的中國海洋文化品牌。
培育海洋文化產業載體。中國海洋文化資源豐富,且數量眾多,分布廣闊,是發展海洋文化產業的優勢和基礎。要充分利用好當前的大好機遇,以重點項目扶持、重點企業培植、重點特色園區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海洋文化產業聚集區,形成包括海洋文化旅游業、海洋休閑漁業、海洋文化博覽業、海洋影視制作業、海洋文化節慶活動等海洋文化產業集群,同時還要建立若干海洋文化產業基地,并通過政策引導,促使產業集群和基地能夠形成合力,產生聯動作用,共同推動海洋文化產業的規模發展。
制定海洋文化產業專項規劃。發揮政府的政策導向作用,制定出臺專項規劃,為海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制度支持,使中國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系統化、特色化、規范化。盡快對中國海洋文化產業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定位、產業的特色化發展及產業的可持續性等方面給予科學合理的設計。通過制定發展規劃,避免各地在發展海洋文化產業時出現隨意性、盲目性、主觀性,以及避免產業項目出現簡單、粗放、重復建設的現象。
建立海洋文化產業發展的促進機制。一是人才機制,要加大人才培養和使用力度;二是基金機制,建立產業發展基金,推動重點項目的運作;三是協調機制,由于發展海洋文化產業會涉及到海洋、文化、宣傳、財政、城建等不同部門、不同省市(區)的職責和利益問題,因此要通過聯席會議來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四是宣傳機制,要充分運用各類媒體進行宣傳,有計劃地對海洋文化產業項目和相關活動進行宣傳,擴大影響面。
深化兩岸海洋文化產業對接。由于地理位置和歷史淵源,海峽兩岸在海洋文化產業的合作共贏方面潛力很大。通過定期舉辦諸如“海峽兩岸海洋文化節”等海洋文化交流活動,為海峽兩岸海洋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平臺。加強兩岸濱海旅游合作,做大做強兩岸海峽旅游品牌,以海洋文化特色游為主線,加大濱海旅游精品開發力度,構建環海峽濱海旅游與海洋文化產業圈。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