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暢談全民閱讀:我們期待的國家戰略
新華社發
阿靜/CFP
胡劍歡/CFP
蒙鐘德/CFP
阿靜/CFP
成立國家全民閱讀指導委員會
設立國家全民閱讀節
進行全民閱讀立法
制定全民閱讀規劃
建立國家閱讀基金
采訪嘉賓: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委員
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員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委員
中央編譯局原局長韋建樺委員
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的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委員,拿出一份《關于制定實施國家全民閱讀戰略的提案》。提案內容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成立國家全民閱讀指導委員會;二是設立國家全民閱讀節;三是進行全民閱讀立法;四是制定全民閱讀規劃;五是建立國家閱讀基金。
到3月7日下午為止,這份由鄔書林委員作為第一提案人,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委員,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周文彰委員,中國出版集團黨組書記、副總裁王濤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委員聯署的提案,又得到了115名委員的聯合簽名,涉及新聞出版、文藝、教育、社科、經濟等多個界別,成為本屆大會聯名人數最多的提案之一。
兩會期間,記者圍繞這份提案,就全民閱讀相關問題,采訪了鄔書林、朱永新、聶震寧、韋建樺四位委員。請他們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暢談對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的看法和建議。
閱讀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記者:近年來,已經有不少政協委員提出過有關推進全民閱讀的提案。您此次提出了更明確、更具體的建議思路,是出于什么考慮?
鄔書林:我本人長期在出版系統工作,并擔任相關職能管理部門的領導,對閱讀本身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有很多深切的體會。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這項文化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視。深入開展全民閱讀,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建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制定實施國家全民閱讀戰略。
記者:對個人、民族和國家來說,閱讀究竟有什么意義,您是怎樣看的?
鄔書林:閱讀與人類文明緊密相連,事關積累、傳播和創造;閱讀與民族文化密切相關,事關認同、傳承與創新。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直接向別人學習的經驗也是有限的,但是通過讀書間接向別人學習則是趨于無窮的。閱讀給了我們觀察世界的高度,閱讀給了我們認識社會的深度,閱讀給了我們改造世界的利器。生活中因為讀了一本書,而使人的思想觀念乃至前途命運發生根本改變的故事,比比皆是。
當下,知識生產和傳播在推動人類進步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知識是用不完的資源。閱讀的本質就是傳播知識,從中可得到最好的心靈感受。
朱永新: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人是不可能離開閱讀而獲得心靈的成長的,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精神的發展。閱讀不可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是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的物象,但是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
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對一個民族來說,競爭力取決于它的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就取決于它的閱讀力量。
人類最偉大的思想,都在書里。
聶震寧:關于閱讀,我多次提到這個多年前聽到的故事,因為它讓我感動。
我的老前輩、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老社長樓適夷,在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坐過監獄,監獄里難友們經常傳閱書籍打發坐牢的時光。一天早晨,有一本書傳到樓適夷同監室的一位難友手上。這位難友已被判死刑,而且那天早上就要被執行,可他還是很專心地去讀這本書。樓適夷當時就想,他馬上就要結束生命了,讀書還有什么用呢?后來他理解了,讀書就是一個人生命的需要。
韋建樺:一個國家不僅要有物質建設,而且要有精神建設。人類要到達科學的高峰,就要不斷地獲取豐富的知識和理論。全民知識水平,要通過閱讀來提高。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在繼續前進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從這點來說,閱讀有極其重要和長遠的意義。
養成閱讀習慣是一門科學
記者:閱讀是一件個人化的事情,而全民閱讀活動是有組織地號召和引導大眾讀書,您是怎么考慮的?
鄔書林:知識既不能遺傳,也不能贈與,更不能復制和購買,只能靠自己一點點努力去學習、去讀書。但作為一種伴隨深入思考的文化活動,閱讀習慣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養成,需要有意識的培育才能實現。
德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在13歲最遲15歲前如果養不成閱讀的習慣和對書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將很難再從閱讀中找到樂趣,閱讀的大門可能會永遠對他關閉。
因此,養成閱讀習慣是一門科學,要按照規律、提供條件,幫助更多的人養成這種習慣。這需要國家、社會團體、家庭和個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盡管閱讀是一項非常個性化的體驗,但是一旦無數個性化的體驗集合成為一個民族的內涵,這個民族就會因此而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朱永新:對一個民族來說,沒有共同的閱讀生活,就沒有共同的語言和密碼,無法形成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不可能建成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正因為如此,2010年9月,由我直接推動的新閱讀研究所在北京成立,先后推出的“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和“中國幼兒基礎閱讀書目”,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稱為“中國最好的兒童閱讀書目”。面向中學生、大學生、企業家、教師、父母等群體的書目研制工作也已啟動,今后將陸續發布。
提供一個好的閱讀書目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現在只有我們這一個機構還不行,還需要幾個機構來比較,最后選出來一個大家公認的結果。
韋建樺:閱讀需要相互交流才能發揮更大作用,比如學者和學者之間,大學者和小青年之間,都可以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大家對重要書籍的了解可以在相互間取長補短。通過閱讀產生的這種交流,也是化解代際之間鴻溝的好辦法,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作為推手和載體,閱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形式。
政府主導推動全民閱讀戰略已成世界潮流
記者:其他國家是否重視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值得借鑒?
鄔書林:當前,政府主導推動全民閱讀戰略已成世界潮流。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也都將其視為國家綜合實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推進國民閱讀。具體的辦法是:
政府立法推動閱讀。如美國的《卓越閱讀法》(1998)、《不讓一個孩子落后法案》(2002),日本的《關于推進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2001),韓國的《讀書振興法》(1994)、《讀書文化振興法》(2009),俄羅斯的《民族閱讀大綱》(2012)等,都著眼于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未來,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國民閱讀能力的提高與積累。
設立專門機構推動閱讀。如英國為“閱讀起跑線”項目設立的“圖書信托基金會”,德國有“促進閱讀基金會”,日本有“讀書協會”及“兒童夢想基金會”,美國有“國家藝術基金會”等。這些組織機構或基金會具有完善的規章制度,通過科學調查、常規項目和特殊資助相結合的方式,成為推動國民閱讀的主導力量。
國家元首親自倡導閱讀。不少發達國家的元首都率先垂范積極參與讀書活動,如美國總統及第一夫人都有開學季到學校陪兒童讀書的慣例,英國前首相布朗和教育大臣共同發起過“全國讀書年”活動,“德國促進閱讀基金會”名譽主席一直由該國總統擔任。此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俄羅斯總統普京等都積極支持并參與本國閱讀活動。
在我國,自2006年起,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等部門開始倡導并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推動全民閱讀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各地已經掀起了開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的熱潮。
現有模式動力不足,制約我國全民閱讀深入開展
記者:這次的提案把全民閱讀上升為國家戰略,主要希望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
鄔書林:當前我國的全民閱讀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沒有國家法律法規保障,全民閱讀工作還屬于政府部門的自發活動,未能納入到政府考核指標體系中,多數地區的組織機構和負責人屬于自發倡導,缺乏長期、持續深入開展的動力。
二是沒有國家層面常設的全民閱讀組織領導機構,缺乏組織保障和專項經費支持,無法建立起長效機制。全民閱讀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必須由政府主導,通過公共財政加以扶持。
三是國民閱讀能力總體不高。與國際社會尤其是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無論在人均閱讀數量、閱讀習慣還是在閱讀設施及服務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距,這將嚴重制約我國文化國際競爭力的增強。
四是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閱讀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國內部分地區閱讀資源嚴重匱乏,貧困農村地區群眾、殘疾人、進城務工人員、農村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的閱讀環境和條件仍然落后,必須依靠政府扶持和公益性閱讀基金資助。
聶震寧:當前國民閱讀亟待引導。我國已是出版大國,閱讀內容日益豐富,圖書館和農家書屋等基礎閱讀設施也取得重要進展,但缺乏積極、權威和專業的引導力。閱讀內容和閱讀風氣上存在著庸俗化、過度娛樂化、功利化等不良傾向,如果沒有健康向上的閱讀風氣,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將面臨消解的危機。
青少年閱讀亟待科學研究、指導。在讀屏、讀圖以及應試教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閱讀并未能充分發揮促進青少年精神健康發育的功能,這與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
從國家戰略高度規劃全民閱讀
記者:提案對實施國家全民閱讀提出了幾條具體建議,請作詳細解讀。
鄔書林:提案中包括以下幾點具體建議,一是成立國家全民閱讀指導委員會。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是一項戰略工程,需要各地各部門齊心協力共同推動。設立指導委員會有利于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各地各部門資源,形成合力;有利于建立長效機制,形成國家長遠戰略;有利于解決全民閱讀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二是設立國家全民閱讀節。建議將我國的全民閱讀節定為中華民族文化巨人孔子的誕辰日9月28日。這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傳統和特色,又符合國際慣例,有利于在世界上受到廣泛關注和認同。
三是進行全民閱讀立法。由全國人大制定《全民閱讀法》、國務院制定《全民閱讀條例》,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推動全民閱讀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具體包括,確定政府為促進全民閱讀的責任主體,將全民閱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制定全民閱讀規劃,發布全民閱讀調查情況,提供公共閱讀場所,舉辦全民閱讀活動,保障公民閱讀權利等。
四是制定全民閱讀規劃。規劃要闡明開展全民閱讀的重要意義,確定開展全民閱讀的主要目標、實施單位、部門分工、經費保障、重點群體、監測評估等,成為開展全民閱讀的指導性文件。
五是建立國家閱讀基金。鑒于推動全民閱讀工作的公益性,必須要由政府主導推動,國家財政出資建立國家閱讀基金,保障全民閱讀規劃的實施,建設全民閱讀重點工程。特別是向7—18歲年齡段的青少年發放閱讀券,培養青少年的閱讀習慣,建立全民閱讀的長效機制。
設立全民閱讀節是推動全民閱讀最有效的做法之一
記者:如何看待把全民閱讀上升為國家戰略?還有什么具體建議?
聶震寧:全民閱讀要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只有依靠中央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資源,調動各個部門、地區行政機構、社會團體、出版業、傳媒、圖書館、作家協會等各方力量,并以國家法規條例作為保障,從科學研究、硬件建設、內容提供、閱讀引導、活動開展等所有環節系統規劃、持續投入,保障公民基本閱讀權利的實現,建設高尚的國家文明形態,才能為國家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除了鄔書林委員提案中提出的內容之外,我還有幾點補充:
建立一個國家級數字閱讀平臺,以應對數字閱讀發展趨勢,針對國民尤其是青少年數字閱讀進行開發與引導;建設一個全民閱讀體驗基地體系,在各類圖書館、社區書屋、農家書屋、實體書店、學校等場所打造一批全民閱讀體驗基地,加強對群眾閱讀的指導與引導;培養和造就一批遍及全國的閱讀推廣人,包括依托圖書館、學校、農家書屋、實體書店等現有管理人員建立的閱讀推廣人隊伍,專業閱讀推廣人隊伍及公益閱讀推廣人志愿者隊伍等;閱讀從娃娃抓起,通過社區、醫院、學校等體系,向每個共和國小公民贈送閱讀書包,促進青少年從小養成健康向上的閱讀習慣;通過國民閱讀調查監測體系,設立并發布國家閱讀指數和城市閱讀指數,同時將城市閱讀指數納入創建文明城市指標體系,納入到政府工作范圍。
朱永新:“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號召,并把它作為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行動,作為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讓閱讀的價值與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重大意義,被全社會更多人認識、理解和重視。
我認為,在國家層面上設立閱讀節,由國家領導人親自推動和倡導全民閱讀,是喚醒全社會的閱讀意識,調動社會力量最大可能地使“以讀書為榮”、“以讀書為樂”的觀念深入人心,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從而有效推動全民閱讀最關鍵的做法。
閱讀節已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全民閱讀節的建立將會取得聚沙成塔的效果,得到聚攏五指形成拳頭的合力。通過舉辦一年一度的全民閱讀節,使之成為推動全民閱讀活動的有效載體,并對全社會重視閱讀熱愛閱讀的良好風氣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