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民主:跨越 再跨越——十一屆全國政協走過五年
知識界中有這樣一種說法:“兩會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民主節’。”每逢陽春三月召開的全國兩會,拂面而來的是一陣陣民主春風。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是在中共十八大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后召開的第一次政協大會。我們不能忘記,過去5年人民政協探索協商民主的歷程和經驗;我們更加期待,這份極其珍貴的政治財富,在新一屆政協的推進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從認識升華到行動
協商民主,是人類文明演進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國政協的詞典里,這是最近5年增加的新詞。
過去5年,全國政協每年召開一次專題協商會,為政協委員與黨政領導之間提供一個面對面對話協商的平臺。這是人民政協推進協商民主的重要探索。
過去5年,全國政協委員提交的提案近3萬件。在“提”與“辦”之間,全國政協搭建起平臺,選擇對國計民生有重大意義的重點提案,讓提案人與提案承辦部門面對面對話協商。這樣的協商會開了58次,這種協商民主的形式發揮了獨特作用。
認識的升華,集中體現在中共中央的決策中。2011年,中共中央把“協商民主”這一概念寫進了中辦11號文件。特別是中共十八大第一次把“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寫進了報告,這是劃時代的。
新事物,需要人們理解,也需要強有力的支持。“在全國政協召開的專題協商會上,我們每次都會見到賈慶林主席和王剛副主席,從中可以體會到中央領導層對協商民主的追求和對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質性推進。”委員們這樣說。
政協委員是協商民主的主體。委員自覺的參政意識,在過去5年里明顯提升。
作家賈平凹說:“為了履行好委員責任,我每次開會前后都進行社會調查,看到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我寫過很多關于農民工的作品,農民工的精神生活應該引起重視,要給予關心和引導。”在創作《高興》這部作品的5年中,賈平凹接觸了不少農民工。“進城農民工的孩子由于無法融入城市,又無法回歸農村,這在他們以后的發展中將會發生問題。這代人的成長和發展,應該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為了更好地成為協商民主中的民意代表,像這樣一次次深入到社會各階層內部的委員很多很多。
協商民主在五年的跨越發展中,正在從認識升華為行動。
(編輯:子木)
· | 感受“復興之路” |
· |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在京開幕 |
· | 人民日報社論:團結就是力量 民主才有活力 |
· |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日程 |
· |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定于3月3日開幕12日閉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