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書法教育默默探索前行——記書法教育家鄭曉華
書法教育家鄭曉華
作為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書法學科主持人、書法教育家,鄭曉華認為,書法是一門內涵很深的傳統藝術,同時也是我國傳統社會應用最廣的大眾審美普及形式。學書法追求完美,而且它是“單向時序”完成的,不能重復修改,技術精度要求很高。技術、獨創、合理三種能力缺一不可。這三種能力的獲得,在他看來,不僅需要“修內”——專業技術范圍內的訓練,還需要“修外”——即涵蓋各藝術門類的藝術史、藝術理論,哲學、美學、歷史等。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2001年,鄭曉華調入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憑借深厚的理論功底,他一直致力于書法教育方面的實踐和探索。2004年,藝術學院建立書法碩士、博士學科,2005年成立本科中國書畫專業。在推進全日制書法本、碩、博學位教育的基礎上,藝術學院和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雜志社等書法組織合作,搭建起了在職書法家知識素養“升級”的平臺。
鄭曉華常說,在這個視覺感官強化的時代,藝術品給人的視覺沖擊力非常重要,要讓觀眾“一看就喜歡”。他贊賞藝術家適應社會時代的變化,追求藝術形式的外露,使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美學需求實現對接。
從2009年到2010年,鄭曉華制作了20集電視系列講座《中國歷代書法大師——影響中國書法發展的20位歷史人物》。2010年8月,鄭曉華精心編寫了全英文國際通用漢字書法教材《中國書法入門》,在中國人民大學開設的國際小學期講授中國書法選修課程。
除此之外,鄭曉華還積極推動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和《中國書法》雜志社聯合主辦書法高研班,旨在提高我國中青年書法家的綜合素養和創作水平。兩期高研班總計已有100多名學員畢業。2006年,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和韓國駐華文化院合作,開辦“中韓書法名家邀請展”。此展至今已成功舉辦5屆,規模不斷擴大,合作逐漸加深,已經成為中韓書法界交流的重要平臺,為促進兩國書法交流發揮著積極作用。
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價值取向。鄭曉華始終記得每一位文藝工作者都應該自覺地植根人民、感恩人民、服務人民,尤其是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更應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鄭曉華說,無數先輩畢其一生之力在研究探索,他們的智慧已演繹為充滿個性的藝術語言和風格樣式,留在了千姿百態的中國書法史中。作為大學中的書法專業學者,繼續探索、發現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
(編輯:偉偉)
· | 鄭曉華書法作品展展現“融古為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