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區要有文化范兒
背一遍《岳陽樓記》,就能免費登樓覽湖?春節期間,湖南岳陽樓景區開展了“背《岳陽樓記》、領免費門票”的活動。據報道,這項活動吸引了不少游客參加,景區門口排起了長隊,其中不少人一邊排隊一邊還臨時抱佛腳,嘴里念念有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中國的山水名勝眾多,且大多有著歷史掌故,流傳下來無數佳作絕句,山水與文化水乳交融。游客飽覽風光之余,若能同時領略其中的文化,旅游就有了深度、沾染了文氣。因此,岳陽樓景區此舉倒不見得能惠及多少游客,其實是在提醒:拍照、買紀念品不是全部,還有些東西更值得流連忘返。
免費,的確很受歡迎。如今,國內的三館一站已經逐步實現了免費開放。但現狀是:收費,不一定人少,免費,不一定人多。“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是不少國內游客的真實寫照。北京故宮博物院常年人滿為患,但這烏泱烏泱的人群中有多少是看門道的,有多少是看熱鬧的?恐怕后者要多一點。
造成這種現象,景區有一定責任。我們很多的文化景區,其展示方式呆板,推廣理念陳舊,基本陳列甚至常年不變。比如,很多博物館對展品的說明,無非是出土時間、發現地點、叫什么名字,有時甚至連用途也不說。對于專業人士來說,這些也許足夠了,但這樣的游客簡直比藏品還稀缺,更多人只能一掃而過,根本留不下深刻印象。游客們登臨了名山大川,卻難以感受到此地的文化基因,僅是到此一游,這樣的旅游,多少缺了些深度,價值也打了折扣。
所以,如何讓游客乘興而來、滿載而歸,是文化景區需要好好下功夫的地方。文化景區就得有自己的文化范兒。既然背誦《岳陽樓記》就能免費登樓,那么其他的景區為何不能結合自己的傳統和特色,組織一些好玩有趣的活動,通過文化特性集聚人氣,讓來者親身參與,自由無礙地汲取文化養分,再借助人氣把文化特性發散出去。如此一來,游客們既看了風景,又長了知識,還傳遞了文化,一舉三得。
這樣的旅游,才真叫值!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