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小村出了70多位詩人
大年初二,飄落小雪,為新春增添一抹祥瑞之氣。
下午1點,記者冒雪來到位于山西翼城縣城西南角的南唐鄉曉史村退休老教師趙文臺家。李作良、路玉香等農民詩人帶上自己新創作的詩歌,三五成群地陸續趕來,同82歲的趙文臺一起為新春賽詩會排練詩朗誦。
現年55歲的路玉香只有初中文化,卻一直癡迷于文學。剛嫁到曉史村時,家里家外都需要她照顧,但不管多忙,深夜她都會躲進被窩,把思想火花定格在小筆記本上。
1998年,曉史村成立了全縣第一個詩書畫協會,后又成立了全縣第一個新田園詩社,由趙文臺、李作良等幾位退休老教師、老干部牽頭,組織大家舞文弄墨,寫詩作畫。從此,路玉香可以光明正大地寫詩了。十幾年下來,她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了150多首詩歌,不僅出版了個人詩集,還被吸收為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在路玉香等人的帶動下,全村出了70多個農民詩人,我們村還被命名為全省唯一一個‘詩詞之村’哩。”趙文臺自豪地說。
近年來,曉史村村委會挖掘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探索“詩歌入農戶,文化促發展”的發展路子。剛開始村民不理解,認為“寫那玩意不頂吃、不頂穿的,有啥用?”后來村里的詩書畫活動屢上媒體,激發了村民們的創作熱情,村委會門口每月一期的黑板報,大家爭相投稿;凡是村、鄉、縣舉辦的朗誦會、書畫展、詩歌賽等活動,村民都踴躍參加。村詩書畫協會會員從最初的8人,發展到現在的90多人,出版詩集13本,有24人次在縣級以上的詩歌大賽中獲獎。縣委宣傳部、縣農村文化工委籌措資金出版《曉史村民詩歌選》,幫助村民們圓了詩人夢。
村民們精神追求提升后,花鼓隊、秧歌隊、籃球隊等文娛體育組織陸續成立。逢年過節村里文藝演出,村民們都拿出自編自演的拿手節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村民精神足干勁大,千方百計謀發展,人均收入去年達到6100元。”南唐鄉黨委副書記張東說。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