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脈千秋》除夕登臺維也納
除夕夜,來自上海的藝術家在維也納上演了《一脈千秋——徽腔京調交響演唱會》,向奧地利觀眾獻上了一臺具有濃郁中國味的藝術大餐,給他們帶來了蛇年的祝福。當晚,維也納金色大廳坐滿了觀眾,奧地利聯邦議會副議長蘇姍·庫爾茨、聯合國工發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隋翚、中國駐奧大使趙彬夫婦等當地觀眾,不時以熱烈的掌聲,為藝術家們的精湛演唱叫好。
《一脈千秋》是中國藝術家為搶救、保護、傳播徽劇藝術而編排的一臺節目。徽劇是一個多聲腔的劇種,歷史悠久,遺產豐富,形成于明代中葉,對推動中國戲曲聲腔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十八世紀(1790年)“徽班進京”,為后來京劇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當晚演出的曲目既有《水淹七軍》、《醉臥長安》、《龍虎斗》、《白蛇傳》等徽劇名作中的經典唱段,也有京劇《霸王別姬》、《楊門女將》、《成敗蕭何》、《智取威虎山》等劇中的經典唱段。從節目編排上體現出京劇對徽劇的傳承與發揚。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李炳淑、陳少云和知名演員唐元才、藍天、安平、李軍、徐建忠、王珮瑜、金喜全、熊明霞、史依弘、查思娜、田慧、郭睿玥、胡璇、耿露、高紅梅、陳圣杰等的演唱,更使現場演出高潮迭起,掌聲、叫好聲不斷。
據參加演出的一位琴師介紹,《一脈千秋》是一種嘗試,想通過徽劇、京劇與交響樂的結合,來探索一種新的方式,讓傳統中國戲劇通過交響樂的立體表現形式得到豐富和發展,以吸引更多觀眾。這臺節目去年12月在上海演出時受到各方好評,來維也納演出是想試試歐洲觀眾的反映。“洋人”約占3/4的演出現場反應之熱烈,出乎其預料。記者鄰座一位拄拐棍兒的老人告訴我,她非常喜歡中國戲劇,來之前她查了些材料,現場的精湛演唱和華麗的演出服,更讓她領略了中國戲劇藝術的豐富多彩和傳承發展。奧地利《信使報》文藝副刊對這場音樂會給出了“4顆星”的高分。
當晚的演出由慕尼黑交響樂團伴奏,中國著名指揮王永吉執棒;由奧中友協和奧中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