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文化大餐伴百姓過大年:傳統模式唱主角
時間:2013年02月10日來源:經濟日報作者:李治國 拓兆兵 許 凌等
2月9日,演員在北京龍潭春節文化廟會開幕式上表演。當天,第三十屆龍潭春節文化廟會開幕,吸引了大批中外游人。趙 晶攝

河北蔚縣將蔚縣剪紙帶到首都機場T3航站樓,向回家過春節的乘客免費贈送富有中國特色的剪紙(窗花),給首都機場帶來了濃郁的中國傳統年俗氣息。 陳 頤攝
看演出、購圖書,送春聯、制年畫,扭秧歌、逛廟會……春節來臨之際,各地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文化主題活動,讓百姓盡情享受豐富的節日文化大餐。
上海:
展示民俗共享成果
今年除夕至元宵節期間,上海市將組織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600余場(次),讓廣大群眾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
一是彰顯民間民俗特色。“海上年俗”活動以年俗文化展示、年俗收藏展示為主體展覽,同步開展名家送春聯、年畫制作表演等系列活動。二是共享文化成果。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等部門將聯合舉辦農民工春節免費電影專場,上海普陀區、嘉定區、崇明縣、金山區將組織2013年新春文藝巡演團,讓居民不出鄉鎮可欣賞專業院團的節目。三是互動體驗齊參與。浦東新區將舉辦“鬧元宵”燈謎猜猜樂活動,普陀區、楊浦區將搭建“百姓舞臺”,用“百姓演、百姓看”的形式繁榮社區文化。四是開放文化設施。上海各級公共文化館(站)、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公共圖書館將堅持免費開放,提供優質文化內容和服務。上海圖書館為市民準備了一系列的講座和展覽,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將舉辦“蛇年迎新”系列讀書活動。東方社區信息苑將在上海市有播放設備的門店、網點進行“紅紅火火過大年”賀歲電影聯展活動,免費為社區群眾播放賀歲電影。
貴州:
文化活動推陳出新
“賞花燈、逛廟會”是春節期間貴陽百姓的“保留節目”。去年春節期間,貴陽觀山湖春節燈會廟市運用聲、光、電、多媒體技術,打造了一場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多樣與多元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今年,貴州百姓對藝術生活的需求與日俱增。在貴州國際會議中心劇場,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演繹經典劇目《天鵝湖》,讓貴陽觀眾得到了一場高雅的精神享受。貴州師范大學舉行的“2013年合唱音樂會”上,800余名群眾以合唱方式演繹了27首中外合唱名曲以及貴州歌曲。在農村,各類文化關愛活動接連上演。“新年新衣”合力超市大型公益活動在正安縣和溪鎮拉開帷幕。首站活動,主辦方為馬鞍小學送去了500件新棉衣。愛心團隊還奔赴銅仁市,將1000件棉衣送往那里的小學。
各地更是創新組織形式,推出了各種春節文化活動。在安順,“文化惠民、科技興農、衛生利民”等“三下鄉”示范活動啟動儀式剛剛結束,春晚、正月十五猜燈謎、山歌大賽等活動又在緊鑼密鼓地布置。在遵義,萬人登山徒步健身走活動,今年吸引了上萬人參與……
山東膠州:
百場活動慶新春
“你聽聽,這唱腔多地道,咱鎮上都有這么‘高檔’的劇團了,以后可就有耳福嘍!”“可不是嗎!以前只能用錄音機聽,還是看現場表演過癮。”2月6日,記者來到山東膠州市洋河鎮山寺村采訪,聽到兩位老人對正在演出的茂腔做著點評。
記者在洋河鎮山寺村看到,戲臺搭在村中心大街,來自洋河鎮朱季村的茂紅秧歌茂腔劇團的演員,正為村民表演茂腔戲《和睦家庭》,韻味十足的唱腔和幽默詼諧的語言贏得現場觀眾掌聲陣陣。
山寺村黨支部書記臧華誼說,市里組織的文化惠民村村行活動很受群眾歡迎。一場戲下來,大家還沒過足癮,今后會多邀請這樣的劇團來演出,豐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據了解,朱季村茂紅秧歌茂腔劇團是由村里20多名秧歌茂腔愛好者組建的,現在已經能演出《東京》、《西京》、《三寶山》等20多出傳統戲。他們還根據當下的社會現象對《和睦家庭》進行了調整,老戲演出了新花樣,觀眾聽得更有味道。
記者了解到,春節期間,膠州市安排了百余場文化活動,明光茂腔劇團、金星茂腔劇團、沽河柳腔劇團、順民茂腔劇團等10余家莊戶劇團,從2月1日到2月26日的演出都安排得滿滿的。該市還以“我的兄弟姐妹,關愛外來務工人員”為主題,從2013年1月1日起到2月28日安排了百余場精彩電影,為不能回家過年的外來務工者送上精神食糧。演出隊負責人、青島茂腔劇團團長劉宗濤告訴記者:“年前排練時間雖然緊張,但一點也馬虎不得。”
銀川賀蘭:
村民自演聯歡會
2月7日下午,銀川市賀蘭縣習崗鎮沙渠村廣場上,鑼鼓喧天,旱船隊、耍龍隊、舞獅隊和秧歌隊盛裝上場。
走在最前面的是舞獅隊。老把式打頭陣,帶著幾個年輕人上躥下跳,把獅子舞得搖頭擺尾。旱船隊全是古裝打扮的年輕人,駕著旱船輕靈飄逸。最后是秧歌隊,大娘大嫂們涂脂抹粉花鞋花衣,扭得最帶勁……震天的鑼鼓聲將十里八村的群眾都吸引過來。大家被村民們質樸的表演逗得開懷大笑。
一個半小時后,社火表演結束。村民們轉入村部大樓禮堂,“沙渠村迎春文藝聯歡會”馬上開始了。
先是放假回村的音樂專業大學生馬霜報幕演出,接著舞蹈“和諧中國”、歌伴舞“數花夸銀川”、秦腔折子戲相繼登場。當小品“婆媳情深”表演時,村民們發出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2008年,因城市建設需要,我們村的土地變更了用途。為了讓村民心不散,生活水平再上新臺階,村里每年除夕都要舉辦一場這樣的文化活動。”村委會副主任趙志春告訴記者,因為經常舉辦文化活動,該村極少有賭博等不良風氣,大家忙著干事,全村人均收入位居全縣前列。
山西翼城:
學習掛圖很暢銷
農歷除夕,山西省翼城縣唐興鎮的街頭人來人往。對聯和年畫是春節前街頭特有的風景。記者來到一個年畫攤前,向攤主張強打問今天的生意。他說:“掛圖比‘福’字還賣得快。”
張強說的掛圖,是指幼兒和小學生識字用的掛圖。記者在他的攤位前聊了20多分鐘,眼看著賣出去10多張。一位中年婦女一口氣就買了4張。“現在住房寬敞了,每個屋子里都掛張掛圖,方便孩子學習。”
張強是山西省翼城縣唐興鎮北關村的農民。最近這三四年,他每年臘月都要到街上來賣幾天年畫。翼城縣地處山西中部,數萬人的縣城,只有一家新華書店。雖然有不少賣學生教輔材料的書店,但幼兒識字圖畫和小學生識字掛圖賣的很少。張強注意到這個現象,這兩年購買準備年畫的時候,都有意識地購進一些掛圖來賣,發現生意還不錯。今年他擺了兩個攤。一個攤上買的是“福”字和“招財進寶”之類的傳統年畫和對聯,另一個攤上就專門賣各種地圖和小學生用的識字掛圖。
“貼‘福’字是老輩人傳下來的傳統,表達了美好的希望。現在住房大了,門口貼上‘福’字,家里要掛地圖,既方便了孩子學習,也讓我們時常開開眼界。教育好了孩子,就是‘福’啊。”張強說:“人們現在都看重孩子教育,買張掛圖比請個‘福’字更重要。所以過年的時候,許多人把‘福’字和文化都‘請’回家。”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