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辦 創新辦 節儉辦 各地觀眾評春晚
時間:2013年02月10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李曉東、王瑟、顏維琦
除夕夜,全國各地觀眾圍坐在電視機前,盡情欣賞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大家普遍認為,今年的春晚傳遞出風清氣正、歡樂祥和的濃濃春意,反映了全球中華兒女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美好愿景。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擁有電視機開始,看春晚守歲就成為四川省簡陽市田述文一家雷打不動的習慣。63歲的田述文在簡陽市一個鄉鎮小學工作了32年,今年,他家第一次住進了現代化的社區。在新房里看春晚,心情真叫一個好。
田述文特別感慨《想跳就跳》中的兩位老年人對于生活的態度。“從工作崗位上閑下來,就要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生活方式。”他說,“我們就是要高興地生活,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困擾;大家都要多運動,不斷見證中國歡樂祥和的快速發展!”
春晚的節目還在繼續,記者撥通了新疆石河子大學教師桑華的電話。桑華激動地說:“很高興,也很興奮!雖說幾天前就知道了今年的節目單,但還是與家人早早坐下來看春晚。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對春晚有種感情在里面。今年的春晚很喜慶,幾個語言類節目,比如蔡明和潘長江演的小品,還有幾位草根達人演的小品,都很有興奮點,讓人笑得很自然。”
記者又電話采訪了一些文化工作者。上海市政府參事、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說:“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觀眾對于今年的春晚也有著特別的期待。這臺春晚基本符合了觀眾的期望,整臺晚會灌注了歡樂、祥和、自信的氣氛,很好地體現了民族性,基本實現了開門辦、創新辦、節儉辦的三點要求。”
著名劇作家、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羅懷臻認為,今年的春晚有了很多新面孔,讓人感受到一股新鮮和生氣。中西合璧的元素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現,歌曲《茉莉花》提供了一種令人難忘的別樣唱法,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魅力盡顯。
羅懷臻也表達了對進一步辦好春晚的期望。他說:“看得出今年春晚的許多節目都在努力關注當下,但對于當下生活的介入還不夠深入。春晚的觀賞關系是以家庭為主的,春晚也需要觀演對象的根本變革,應該盡快回歸聯歡的本質,體現一個放大了的家庭的延伸。只有回歸家庭,回歸親情,做好情感的紐帶,春晚才能更貼近人心,更深入人心!”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