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專論:從問題出發(fā) 切實改進文風
時間:2013年02月08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求是雜志社原總編輯張曉林
現(xiàn)在,改進文風是個熱議話題。人們對不良文風詬病已久,期待著清新樸實的文風撲面而來。不良文風弊端種種,其中一個人所共知的通病就是,一些理論文章言之無物,空洞乏味,味同嚼蠟。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不觸及問題、不研究問題,沒有問題意識,恐怕是其一大病源。改進文風,一定要從問題出發(fā),直面問題、分析解答問題,給人以思想啟迪。稱為好文章、好文風的,這一點是少不了的。
為什么要提出從問題出發(fā)?這首先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性決定的。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書齋中的學說,是源于實踐、指導實踐的科學理論,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和本質,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學風和文風。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工作,實質講的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研究分析解決問題。馬克思說過:“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毛澤東講:“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鄧小平也說:“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一定要和實際相結合,要分析研究實際問題。”可見,具有問題意識,強調從問題出發(fā),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那里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他們的文章、講話、書稿,有著強烈的問題意識,提出、分析和解答了人們所關心的具有時代意義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不僅充滿著理論魅力和真理力量,而且在學風文風上也堪稱典范。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實踐論》,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等膾炙人口的光輝篇章都是如此。馬列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著述很多,論述的主題也不盡一樣,但在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提出、分析和解答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一點上則是相通的、共同的。從問題出發(fā)、直面問題、分析解答問題,既是著述寫作要遵循的規(guī)范,理論研究宣傳要恪守的原則,也是馬克思主義優(yōu)良學風文風的鮮明標志;既是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優(yōu)勢的需要,也是改進文風、優(yōu)化文風的需要。
從問題出發(fā)、具有問題意識,對于改進文風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常聽到一些人抱怨,說文章寫了沒人看,搞理論的沒市場。這個現(xiàn)象可能是存在的,也不排除社會和讀者的因素在內。但是否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即所寫的文章和所搞的理論是不是沒有觸及人們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是不是遠離了人們的興奮點和興趣點?是不是存在大而無當、空洞無物的文風問題?這樣提出和分析問題,也許更接近事情的真實,也更能促使我們積極地反思解決問題。對理論冷淡和疏遠,以致發(fā)出“理論危機”的感慨,其實是一種誤解。人們冷淡和疏遠的,往往是那些無助于認識和解決問題的“理論”,也就是無用、無幫助的“理論”,而不是理論本身。言之有物,言之在理,啟迪人、教育人、引導人,幫助人們認識和解決問題的理論,不僅不會受到冷淡和疏遠,相反會受到追捧和崇尚。近些年,《理論熱點面對面》的通俗讀物,頗受熱議,成為一個品牌。原因何在?就在于其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從問題出發(fā),分析解答問題。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30多年來,我們的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矛盾和問題也不少。為什么經(jīng)濟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卻還有不少人下崗失業(yè)?為什么以前大家經(jīng)濟狀況都差不多,現(xiàn)在卻感覺收入和貧富差距在不斷拉大?為什么新中國成立后已經(jīng)銷聲匿跡的黃、賭、毒現(xiàn)在又沉渣泛起,滋生蔓延?為什么貪贓枉法、行賄受賄、以權謀私的腐敗現(xiàn)象會比以前多?為什么暴力犯罪、搶掠偷盜的刑事案件經(jīng)常發(fā)生,甚至還出現(xiàn)了黑勢力、黑社會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困擾糾纏著人們,需要從理論上進行分析和解答。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