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反對、專業人士質疑,發起方堅稱“開弓沒有回頭箭” 路遙文學獎,時機成熟嗎
著名作家、《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的獨女路茗茗最近一次在媒體露面,是為了反對“路遙文學獎”的設立。
日前,由《西部時報》、《收藏界》雜志社、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西部發展促進會等機構發起了“路遙文學獎”。遺憾的是,這個在發起方看來弘揚路遙文學精神的獎項,卻沒有得到他家人的祝福。“我不同意在目前設立這個獎項。”路茗茗對媒體表示,“條件還不成熟。”
反對·堅持
路遙家人認為辦獎條件不成熟,發起人初衷不改、赴陜尋求支持
面對路遙家人的回絕,“路遙文學獎”發起人之一、《收藏界》社長高玉濤卻仍然初衷不改,“即便有人反對,也不會阻礙我要設立路遙文學獎的決心,開弓沒有回頭箭。”而對于路家的態度,高玉濤表示29日才得知,有些錯愕。
采訪高玉濤時,他正要踏上飛往西安的航班,之后還要轉去寧夏。他的向西奔走,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向陜西作協、向陳忠實,向可以爭取的其他人,爭取更多砝碼,為路遙文學獎辟路。
對于高玉濤等人的一腔熱情,文學評論家白燁和路茗茗站在了同一陣營,“現在操辦這個獎項的組織和個人,只從良好的愿望和熱情出發,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
預備設立的路遙文學獎涉及了文學創作的六個門類,涵蓋的范圍僅次于魯迅文學獎。在白燁看來,這樣一個大范圍的評獎活動,僅靠收藏文化界的一些知名人士來操辦,“明顯力所不逮,這種跨界運作,本身就很難專業,更談不上權威。”
資質·顧慮
相關規定暴露主辦方資質問題,資金監管、遴選水準令讀者疑惑重重
是否專業、是否權威、是否是對的時間,這些問題的爭執或許沒有定論。但是,路遙文學獎的最大風險來自于規章的約束。
2005年,是大型文學獎項設立的轉折點。“在此之前,誰想主辦就可以主辦,沒有什么嚴格的規范。”白燁介紹。
2005年3月,《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制定,這個辦法就全國性評獎活動主辦單位的資質、獎項的審批、周期、程序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就主辦部門的資質來看,只有黨和國家機關工作部門,國家級人民團體、社群組織,才有資格主辦全國性的文學獎項。
路遙文學獎的發起單位也許并不符合白燁所陳述的資質,“這個獎項可能并沒有履行相關的申報與審批手續,就主辦者的資質與設想來看,有諸多欠缺。”
盡管資質存疑,但是路遙家人的反對會不會成為創獎夢斷的最后一根稻草?家屬的權限,在宋通律師看來,似乎沒有如此強大。“發起者是否侵犯了路遙的名譽權,是否有使用路遙姓名的權利,這是要明確的核心問題。”
“如果高玉濤確是以公益的姿態成立路遙文學獎,沒有商業目的,同時通過規范的操作,未致路遙評價的降低,是可以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宋通認為,高玉濤的當務之急是公開運作模式,提供監督渠道,讓公益的歸公益、商業的歸商業。
希望有一個更為謹慎、專業的路遙文學獎,是路茗茗的核心訴求,“設立一個文學獎項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從設立機構、作品評審機制、評委選擇、活動資金的來源和管理等在路茗茗看來都是不能失以分毫的環節,而這些環節也恰是讀者對于設立路遙文學獎的最大疑慮。
“募集而來的資金如何保證用途、選出來的作品如何能夠讓人心服口服,任何文學獎項都需要認真回答這兩個問題。”一位路遙的讀者坦言,此次文學獎的創設顯然有些倉促,“好心別辦了壞事”。
(編輯:偉偉)
共1頁 首頁 | 上一頁 1 下一頁 | 尾頁 轉到第頁 |
· | 國家文物局重申:堅決反對拍賣非法流失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