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圖書宣傳莫信口開河 請勿夸大
對于一部翻譯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這很正常。但對于“80后”譯者李繼宏重譯的《小王子》《老人與海》等書,一邊是出品方盛贊為“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一邊卻是網友們發起“一星運動”。用“一星”差評來表達不滿,這還很少見。
出品方果麥文化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書還沒上市,網友就打“一星”,這讓他們覺得很委屈,“他們還沒看到書”。
據悉,“一星運動”一周前就已發起,當時新書尚未全面鋪貨,許多參與者確實還沒看過李繼宏的譯文。不過,激怒“一星運動”廣大參與者的,主要是書的夸張宣傳語——“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迄今為止最權威、最經典的譯本,糾正現存其他56個《小王子》譯本的200多處硬傷、錯誤,糾正現存其他50個《老人與海》版本的1000多處錯誤……”
想想也是,把先前那么多翻譯前輩統統踩在腳下,在讀者還沒看到書時,就自我標榜自己的翻譯如何優秀、權威、經典,能不招人反感嗎?
學無止境,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水平就是最高的。尤其是翻譯外國作品,本來就存在風格、理解等方面的差異,怎么能隨便說別人的翻譯就不成、自己的翻譯就是最棒的呢?這不僅不謙虛,也不現實。正如“一星運動”發起人、青年法語譯者何家煒所言,“年輕天才翻譯家——揪出200多處錯誤?《小王子》書那么薄,總共也才兩三萬字,語言又簡單,大學本科三四年級的人,都可以翻譯啊。”更何況,新書中也明顯存在一些“硬傷”,或者說美中不足。
為新譯本做宣傳可以,但不能無視他人的成就,更不能夸大其詞地自我標榜。李繼宏對《小王子》《老人與海》等書的重譯有獨到之處,對名著傳播有貢獻,這一點無可否認。然而,在沒有任何標準、任何參考數據的前提下,就鼓吹“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迄今為止最權威、最經典的譯本”,還是難以令人信服的。近些年來,圖書虛假宣傳問題已經深受詬病了。作為年輕的譯者,李繼宏更應當謹慎,大可不必硬給自己的作品添脂抹粉。
再說了,新譯作好與壞、優與劣,譯者說了其實不算數,出版者說了也不算數,只有讀者說了才算數。讀者的評判,才是評價一部譯作優劣的“權威”標準。從這一點來講,針對果麥文化過于美化李繼宏對《小王子》《老人與海》等書的重譯,縱然“一星運動”的參與者們有點偏激,也是可以理解的。至少,他們此舉,對果麥文化等圖書出品者,起到了一種提醒作用——圖書宣傳,不能再這么自以為是信口開河了!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