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與藝術家結交 科學家顧毓琇與音樂之情緣

      時間:2013年01月11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徐 湘(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顧毓琇  字一樵(1902-2002),江蘇無錫人。集科學家、教育家、詩人、戲劇家、音樂家、佛學家于一身,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師。

        有這樣一位世紀老人,他與百年中國風雨并行,一生充滿傳奇。他親沐“五四”之風,以“科學與民主”作為畢生追求,學貫中西、文理兼長、博古通今,其學術成就橫跨科學、教育、文學、戲劇、音樂、佛學等,堪稱全才。這位大師就是被譽為科壇巨擘、杏壇宿將、文壇翹楚的顧毓琇先生。他精通文學戲劇和詩歌音樂,與文藝界很有淵源。由于從小愛好古典文學,喜讀中外文學戲劇名著,吟寫詩歌散文,在就讀于清華大學時就積極投身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擔任學生劇社首任社長和文學社戲劇組負責人。18歲起就開始翻譯外國文學作品,在1920年至1921年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就翻譯完英文短篇小說12篇、劇本2個。20歲起開始創作小說、散文并自己編寫劇本,1922年一年內他就完成短文15篇、編寫《孤鴻》四幕劇l部、寫中篇小說《芝蘭與茉莉》至翌年2月完成,6月出版。此后他又陸續編寫了多個劇本,《荊軻》《蘇武》《白娘娘》《岳飛》《西施》《古城烽火》等。《岳飛》等劇作的成功上演,奠定了其作為中國戲劇藝術一代宗師的地位。38歲以后,顧先生以寫詩作為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開始了詩詞歌賦的創作,數十年來他共編創各種詩詞歌曲七千余首。鑒于他在詩歌創作上的建樹,1975年巴西人文學院向他頒發了金質獎章,1976年在“第三屆世界詩人大會”上他被授予“國際桂冠詩人”的榮譽稱號。作為一個具有深厚科學文化底蘊的學人,顧毓琇先生平生鐘愛音樂并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前不久,中央音樂學院還為顧毓琇先生舉辦了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會上,與會專家全面回顧了顧毓琇先生的傳奇一生,此外,還舉辦了顧毓琇教授110周年誕辰紀念音樂會,上演了《回文詩》《一剪紙 祝中華文化復興》等代表作品。本期特刊發文章,以追思顧先生對中國音樂的貢獻,表達樂界對他的懷念之情。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上很多科學家與音樂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鮑羅丁等和中國的李四光、趙元任等。作為國際著名電機工程和自動控制專家,顧毓琇的一生很難用單一的“家”來概括,他在音樂方面的非凡經歷和頗多建樹足以使他在擁有眾多的“家”之外再添一個“音樂家”的名銜。

      顧毓琇、王婉靖(右二)與冰心、吳文藻(左一)。顧毓琇是冰心與吳文藻夫婦的紅娘

       清華文學社成員,顧毓琇(中排右一),聞一多(中排左二),梁實秋(中排左一)

        與音樂結緣

        與藝術家結交

        無錫,這個太湖之濱“充滿溫情和水”的地方,也是鐘靈毓秀、文才輩出、弦歌不輟的吳文化發祥之地。出生在這里的顧毓琇受到環境和長輩們的影響,從小能歌善唱,耳濡目染,對民間歌謠和戲曲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雖然其日后擅長工理運算,通達文哲史地,精于詩歌戲劇,但始終保持著對音樂的愛好,且在后半生愈發彌老彌烈,以致于投入較多精力潛心研究古代詩詞樂譜,整理出版歌集,錄制唱片,其樂融融,伴隨終身。

        1923年春,奧地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克萊斯勒訪華來京獻演,得此消息,當時尚在清華大學高等科就讀的顧毓琇非常想目睹這位世界級大師的音樂風采。由于學校距離城內演出地點很遠,怕耽誤時間,他便與同班學友梁思成一起向曹云祥校長借車駛赴城內,方趕得及聽演奏。1940年12月,時任重慶國立音樂學院首任院長的顧毓琇和夫人王婉靖應邀去成都參加中國工程師學會成都年會。期間,顧毓琇夫婦特抽空游昭覺寺,聽賈瞎子唱道琴。1950年夏,顧先生將63首英文詩歌翻譯成中文編為《海濱集》,其中的24首詩歌配有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等人的音樂,另外7首譯成般配于伏而迪、奧芬巴赫、普契尼等大師們名曲的體例。另外,得知年事已高的顧先生仍愛聽故鄉蘇昆曲調,2002年5月,南京鐘山詩詞社的徐立梅女士將顧先生的《一剪梅》詞《愛我邦家,護我中華》和江澤民主席贈顧毓琇老師的詩《重教尊師新天地》譜配成昆調,請名家演唱,錄制成CD盤掛號寄出。不幸的是百日之后大洋彼岸便傳來先生病逝的哀訊。

        顧毓琇先生為人仁厚誠信,他尚友天下名士,其中僅諾貝爾獎得主則當以十計,師友中成名成家者,則當以數百計。在他曾經交往并且關系較密切的文學藝術家中就有郭沫若、聞一多、朱自清、冰心、梁實秋、錢鐘書、曹禺、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潘玉良、田漢、洪深、梅蘭芳、周信芳、趙元任、應尚能、吳伯超、馬思聰、費曼爾、喻宜萱、邵光等眾多著名人士。關于他與一些音樂家的密切交往,在晚年出版的回憶錄《期頤集》中曾刻意記述:上世紀50年代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期間就曾與語言學家、作曲家趙元任(1892—1982)夫婦過從甚密;同為清華1923級的聲樂家、作曲家應尚能(1902—1973),1941年曾為顧毓琇新編歷史劇《荊軻》譜寫插曲并指導國立音樂學院學生試唱;1940年秋,指揮家吳伯超(1903一1949)指揮交響樂團排演由顧毓琇首譯為中文的“貝九”第四樂章《歡樂頌》;抗戰時馬思聰(1912一1987)在渝組織交響樂團,“本人相識后,即勸其作曲,可以傳世。”抗戰勝利以后,與顧毓琇夫婦認識多年,成為知己的女高音歌唱家費曼爾在巴黎演出成功,在謝幕時曾演唱由顧先生翻譯成中文的《蝴蝶夫人》選段,殊以為榮;作曲家邵光教授是他在重慶青木關擔任國立音樂學院院長時招入的首屆學生,“解放后赴美國,在紐約定居,除了教學生外,努力作曲。本人填詞,邵光作曲,中央音樂學院1991年冬舉行‘顧毓琇作品演奏會’曾演唱邵光作曲的數首。”此外,定居國外的顧毓琇先生還時常惦記著當年國立音院共事的同仁,1973年顧老夫婦回訪大陸后,曾專門看望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教育家喻宜萱等教授。


      (編輯:偉偉)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50岁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区|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高清|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浪潮|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精品中文高清欧美|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国产午夜鲁丝无码拍拍|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 久久久网中文字幕|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