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2012,十大文化事件呈現活力中國

      時間:2012年12月28日來源:《人民日報》作者:張 賀 楊雪梅 陳 原 劉 陽 王 玨

        現實在憧憬中悄然前行,歷史卻在回顧中彰顯意義。在梳理2012中國文化大事時,我們越發深切地感到:2012年注定要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黨的十八大對文化強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到歷時近十年的文化體制改革完成階段性任務,從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到初步建成惠及13億人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從進口大片配額增加到《中國好聲音》風靡全國……中國文化前進的腳步越發鏗鏘、方向越發明確、活力越發旺盛。

        這十件大事也許只是中國文化的十個側面,但當十個側面組合在一起時,一個自信、開放,富有創造活力的文化大國的形象便更立體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80多年前,面對內憂外患的國家局勢,魯迅曾問:“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他期許“中國的脊梁”為國奮斗。

        10多年前,當國際上某些人以“山寨大國”揶揄中國時,許多人問:“中國人失去創造力了嗎?”他們期望中國人拿出屬于自己的佳作。

        今天的現實證明:中國人既沒有失去自信,也沒有失去創造力。在代表最高水準的國際文藝獎項上,中國人不再缺席。在代表最普羅大眾的流行文化里,中國人風生水起。在中外文化的激烈競爭中,中國人擁有一席之地。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十件大事充分說明:中國文化的絢爛之花只能靠辛勤的汗水去澆灌。帶著美好的希望再出發,中國文化,路正長……

        ——編  者

        1. 十八大全面部署文化強國建設

        【聲音】“把握文化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向文化強國不斷邁進。”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  趙  實

        【點評】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文化軟實力顯然與龐大的經濟體量和我國的國際地位不相匹配。實現由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的轉變已經成為迫切任務。文化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繼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之后,黨的十八大再次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為中國文化的未來規劃藍圖。

        十八大報告從宏觀理念到具體領域,對文化強國建設作出了深化和部署。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內涵之一,鼓勵思想和觀點的碰撞交流,鼓勵自由發揮自由創新,有利于持續激發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產品。十八大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文化強國建設的首要任務寫進報告,提出“三個倡導”,進一步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報告還提出“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等方面,這些都將進一步提升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全面提高中國當代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增強中華文化吸引力和國際影響力。

        2. 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

        【聲音】“體制改革是我們的唯一出路!”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  顧  欣

        【點評】  在黨的十八大期間舉行的“文化體制改革情況”記者招待會上,中宣部有關負責人宣布,各部門已經基本完成中央確立的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任務。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注銷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法人6900多家,核銷事業編制近30萬個。

        文化體制改革是我國多年來一直面臨的重要任務,由于體制的束縛,無論是創造的活力,還是經營的積極性,都無法得到大能量的釋放,尤其是各文化單位性質歸屬的模糊,既嚴重妨礙了經營性文化的市場化,也不能有效保障公益性的文化服務。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12年9月10日,廣電系統、新聞出版、文藝院團等已完成和基本完成改革任務。

        經過體制改革的洗禮,我國的文化發展迎來了黃金期,佳作迭出,活力倍增,管理創新,總體質量明顯提高。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為例,作為文化系統首批由“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直接轉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的中央文化企業,自2009年成立后,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文化企業三十強”,2010年總收入首次超億元,2011年實現演出場次316場,總收入突破兩億元,其中演出主營收入近8000萬元,而且已有5臺劇目獲得國家大獎。“體制改革是我們的唯一出路!”董事長兼總經理顧欣說。

        3.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聲音】“這是個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民生工程。”

        ——蘇州市吳江區文化中心主任  沈泉生

        【點評】  到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我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覆蓋所有通電行政村和20戶以上自然村,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電影800萬場次,觀眾超過18億人次,基本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覆蓋了99%的行政村,截至2012年底,文化共享工程累計服務群眾已達12億人次。

        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已建成60萬家農家書屋,基本覆蓋所有具備條件的行政村,提前3年完成“十二五”目標。

        在我國,近些年不但大量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博物館、美術館、大劇院、音樂廳紛紛落成,而且國家級、省級美術館已經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也都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

        這一系列成就標志著一個覆蓋城鄉、結構合理、網絡健全、運營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成,基層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已基本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在我國這樣一個13億的人口大國,能在短時間內初步建成是一個輝煌的成就。

        4.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聲音】“莫言獲得諾獎,既是他個人多年潛心創作的成果,也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收獲,經過幾代作家的努力,中國當代文學漸漸地為世界所了解、所接納。”

        ——作家  范小青

        【點評】  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他也由此成為諾貝爾文學獎100多年歷史上首位獲獎的中國作家。

        莫言獲獎的消息傳來,莫言的作品一夜之間“洛陽紙貴”,喚起了人們對文學的熱情。同時,莫言獲獎也成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新起點,出于語言障礙、價值觀差異,中國文學在國際上的傳播還不夠廣泛,莫言獲獎使外國讀者更加關注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激發他們對中國文學的興趣。

        無疑,莫言的獲獎滿足了我們掩藏在心中熱烈焦灼的諾貝爾情結,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一個標志。與此同時,由莫言獲獎也迅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莫言熱:莫言作品的影視改編權被激烈爭奪;莫言的故鄉山東高密擬投資6.7億元,弘揚紅高粱文化;以莫言名字為品牌的各種商品也在積極開發中……當莫言的名字過多地與文化產業、甚至與資本市場聯系起來,是否能夠利用莫言熱持續、有效地發展文化產業、是否拋開了莫言的文學價值對此進行過度商業化運作等問題,也引發了我們的深思。

        5. 《著作權法》修訂引發強烈反響

        【聲音】“作為一個音樂人、一個詞曲作者、一個歌手,我深深知道創作的艱辛。我們對于自己作品的權利應該是光榮地擁有,而不能被無情地剝奪。”

        ——歌手  劉  歡

        【點評】  用“一石激起千層浪”來形容《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所引起的社會反響可謂恰如其分。2012年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就《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一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短短幾天之內,唱片業、音像業、出版業等紛紛發聲,圍繞“法定許可的范圍究竟應該有多大”、“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不應該搞延伸管理”等問題,展開了大辯論。參與面之廣、持續時間之長、言辭之激烈,與1991年《著作權法》頒行以及2001年修訂時的悄無聲息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20年時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驚人的變化?原因只有一個:中國文化界終于意識到這是一部關系自己切身利益的法律。20年來,中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上突飛猛進,版權的價值隨之呈現。一部電影、一首歌、一本小說、一臺戲的價值已不僅是娛樂受眾,更蘊涵巨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文化的繁榮離不開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持續迸發,而激發活力的最好辦法莫過于制定一部保護創造的法律。只有當創造不會被肆意掠奪,人們才會放心大膽地把自己的創造成果貢獻于社會。不論分歧多大,圍繞《著作權法》修訂的諸多爭論都體現出全社會版權意識的提高。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必須得到尊重和保護,已經成為社會普遍共識。

        6. 新聞界深入開展“走轉改”成效明顯

        【聲音】“希望自己一直能做一個褲腿上永遠沾著泥巴的記者。真正到基層,和采訪對象、和老百姓在一起,把他們的所想所愿表達出來,這樣的記者是幸福的。”

        ——中央電視臺浙江記者站站長  何  盈

        【點評】  從酷暑到隆冬,從高原到田埂,新聞界開展的“走轉改”活動在過去的一年有聲有色、波瀾壯闊。據初步統計,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中央主要新聞單位每周刊播600篇左右“走轉改”報道,一年來刊發“走轉改”報道總計超過5萬篇,其中《人民日報》頭版刊發300多篇、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400多條。許多過去從未被報道的人和事都成了新聞的主角。

        曾幾何時,讀者覺得我們的報紙面目可憎,空話連篇、套話成風、夸張浮泛、高高在上……這些閉門造車不接地氣的新聞不但令讀者生厭讓群眾反感,而且也讓許多記者失去了與百姓的血肉聯系,丟掉了對現實的敏銳觀察,并最終降低了媒體的權威性、影響力。

        作為記者,基層不僅是巨大的新聞資源寶庫,更是國家和社會的基礎所在。基層的困惑,累積成國家發展的大問題;基層的方寸探索,匯聚成社會進步的洪流。“走轉改”活動,是時代需求和媒體作用的結合點。如今“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已成為新的共識,黨的十八大描繪的新藍圖將在廣大群眾的智慧和努力中變為現實,新聞記者更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并記錄這一歷史進程,采寫出更多帶著露珠、裹著泥土的鮮活新聞。

        7. 《中國好聲音》風靡全國

        【聲音】“中國電視的‘大片’時代已經來臨。”

        ——浙江衛視總監  夏陳安

        【點評】  在“風聲鶴唳”的“限娛令”時代,《中國好聲音》書寫了一個傳奇——最高收視率超過4%,節目廣告費從每15秒15萬元迅速飆升至每15秒50萬元,2013年廣告招標總額沖破10億元。節目主創更是信誓旦旦地力圖開創中國電視的“大片”時代。

        在《中國好聲音》的帶動下,各大衛視的綜藝節目集體發力,青海衛視的《花兒朵朵》、廣西衛視的《一聲所愛·大地飛歌》、遼寧衛視的《激情唱響》、山東衛視的《天籟之聲》、云南衛視的《完美聲音》、東方衛視的《生動亞洲》等等,讓這些原本有些“落寞”的地方熱鬧了起來,讓衛視頻道成為遙控器鎖定的熱門之選。

        《中國好聲音》的成功既在“聲音”本身,也是在模式上。風靡全球的荷蘭節目The Voice為《中國好聲音》提供了最“保險”的節目模式。以《中國好聲音》為代表的“綜藝大片”不僅僅是大投入、大制作,絲絲入扣的節目細節和非比尋常的節目質量才是最大的保證。

        “拿來主義”也是實用主義,但“拿來主義”不會是終極目的。以《中國好聲音》為代表的“新生代”的“綜藝大片”為電視節目的創新帶來了一股新風,但中國電視人自身的原創能力和兢兢業業的態度或許更讓人期待。

        8. 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70周年

        【聲音】“我主演的電影,比如《龍須溝》、《烈火中永生》等,之所以大家會記憶深刻,就是因為我們真正深入到每個具體環境和具體人物中,真正反映了當時的實際生活,才能那么感人至深。”

        ——表演藝術家  于  藍

        【點評】  1942年初夏,正在延安魯藝學習的于藍意外地聆聽到了毛澤東的一次即興發言,那時延安文藝座談會剛結束不久,毛澤東說:“……你們現在學習的地方是小魯藝,還有一個大魯藝,還要到大魯藝去學習。大魯藝就是工農兵群眾的生活和斗爭,廣大的勞動人民就是大魯藝的老師……”這段講話深深地刻進了時年22歲的于藍心中,此后她漫長而精彩的演藝生涯正是對此的生動詮釋。

        70年過去了,為什么人們還會想起那個夏天回蕩在延安窯洞前的那篇講話?概而言之,講話提出“文藝為人民大眾”的觀點直到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作為歷史的另一種表現方式的文藝,離不開人民這一主體。關心人民的命運、反映人民的創造、表現人民的生活、刻畫人民的精神,是一切不朽之作的基本要素,也是一切進步文藝的基本特征。文藝和政治一樣關注“人”這一歷史的主體,作為人的集合的人民,自然是文藝關注和表現的對象。“以人民為核心的文藝”體現了對人以及人民的高度尊重,“為人民而歌”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9. 進口片促使中國電影重新洗牌

        【聲音】“市場開放這一天是遲早要到來的,全球范圍內的市場競爭才是常態。”

        ——樂視影業CEO  張  昭

        【點評】  2012年中國電影產業和市場格局出現了巨大的調整,而種種調整的出現,歸根溯源都指向年初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

        依據中美雙方達成的這則協議,中國每年引進的進口分賬大片的數量由20部增加至34部,這一改變不僅使國產電影市場份額跌破了保持多年的50%以上水平,也使中國觀眾對電影的理解和審美趣味發生了改變。在市場杠桿的調節作用下,涌入電影產業的資本投資策略隨之發生了變化,制片、發行、放映等環節的利益分配出現調整,國產大片與高票房的綁定聯系被打斷,波動的市場大盤里,既有大面積存在的虧損,也有一躍而起的“黑馬”,產業和市場的真實健康狀況以前所未有的姿態袒露在人們面前。

        增加的14部進口分賬大片究竟是入室之“狼”還是殺進沙丁魚群的那尾“鯰魚”,這個飽受爭議的話題將隨著產業發展的進程逐漸水落石出。但不管怎樣,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中國文化領域的對外開放程度必將越來越高,文化市場開放這一天也遲早會到來。有激烈者說,中國電影從業者的那份嬌氣恰恰是被“保護”出來的,在這場來勢洶洶的大浪中,誰會笑到最后,誰就是傳說中的那位“真英雄”。

        10. 多部門聯手治理文物拍賣市場亂象

        【聲音】“文物本身的價值主要不是經濟價值,而是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文物保護專家  謝辰生

        【點評】  鑒寶類節目走紅熒屏、知假拍假事件層出不窮、一些文物鑒定假專家招搖撞騙、文物造假地圖……文物拍賣市場的亂象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2012年,國家文物局罕見的聯合有關部門共同出臺了《關于加強對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文物拍賣標的審核工作的意見》以及新修訂的《中國文物、博物館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等多方利劍,志在斬斷相關利益鏈條。

        “不收藏文物,不買賣文物,不違規占用文物及資料,不以文物、博物館職業身份牟取私利”——這曾經是老一輩文博工作者人人皆知的處世原則。如果公眾信任的專家都成為利益鏈條的組成部分,我們又如何奢望文物市場中的逐利者會自覺地守法經營?

        據統計,目前有17個電臺、電視臺共開辦20檔鑒寶類欄目,其中有個別節目過分關注文物經濟價值,宣揚錯誤投資收藏理念,存在過度娛樂化現象。與過去不允許文物專家參與文物鑒定類節目不同,國家文物局此次號召各類文博單位,積極參與此類電視節目制作,為相關文物的遴選、文物價值認知、文物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等方面提供幫助。


      (編輯:偉偉)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愛妃視頻)国产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人妻中文久久久久|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无码AV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选观看中文字幕高清无码|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色综合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av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