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張學津 戲比命重
即使確診肝癌后,他也沒有停下傳道授業(yè)的腳步,甚至趕得更急了。似乎只有在說戲的時候,他才能忘掉侵入脊髓的病痛
27日清晨,北京還籠罩在晨靄中。上百位梨園同行、戲迷觀眾自發(fā)來到八寶山公墓,送別他們心中“永遠的馬派老生”、71歲的京劇非遺傳承人張學津先生。
告別大廳回蕩著《箭桿河邊》里那段傳唱了半個世紀的反二黃“勸癩子”,蒼勁穩(wěn)健、韻味悠然。這是守護京劇一輩子的張學津,對他的戲迷、徒弟和朋友們最深情不舍的告別。
他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小名旦”之一張君秋的長子,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的親傳弟子,11歲便與馬連良、張君秋同臺演出。
“他的生命里只有京劇。”張學津的同學、知名梅派青衣李玉芙說。在北京藝培學校(即北京市戲曲學校),張學津兼管旗包箱時,為了一臺戲,親手把演出用的每一把刀都打磨得像鏡子一樣亮,自己才去化妝。在后臺,你肯定會第一眼認定他就是主演,因為他的妝總是最講究、最干凈的。
“他是有德有義的藝術家。”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憶起這位合作了幾十年的老搭檔,幾度哽咽。他從不講究演出場地、觀眾層次,也從不在乎有無報酬,都是全力付出。20年前,他因輸血染病,腳腫到?jīng)]法正常走路。可為了戲迷,他輸完液,硬是套上靴子,忍著劇痛演完《龍鳳呈祥》。
“對于京劇,他不僅百學不厭,更是誨人不倦。”張君秋的大徒弟吳吟秋說,師弟對傳承馬派藝術的執(zhí)著與堅持讓人崇敬。他擔憂“好看好聽不好學”的馬派藝術后繼乏人,但從不悲觀,在查出肝癌以后,也沒有停下傳道授業(yè)的腳步,甚至趕得更急了。
杜鵬拜張學津一年多,學了11出戲,幾乎趕上別人的10年所學,這教學過程充滿了醫(yī)院的消毒水味兒。張學津說戲的時候,特別投入,必須得有人打斷他,才休息一會兒。逢關鍵之處,他一定親自演示。有一次說《趙氏孤兒》,一個跪步學生總是走不好,張學津就穿著薄薄的水褲在地板上示范,第二天,腿就腫了。似乎只有說戲的時候,他才能忘掉虎視眈眈的病魔。
“師父把戲看得比命還大。”大徒弟朱強悲痛地說,“不論我們現(xiàn)在流下多少眼淚,對師父最好的告慰,就是把馬派藝術在舞臺上更多地再現(xiàn),繼續(xù)傳承下去!”
(編輯:偉偉)
· | 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學津病逝 |
· |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學津肝癌晚期住院 生命不息,傳戲不止 |
· | 京劇《十道本》 |
· | 馬三立侄子馬敬伯去世 |
· | 田連元:今天的京劇,還能否再出“派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