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界人士呼吁突破理論建設瓶頸
首屆全國曲藝理論學術研討會舉行
曲藝界人士呼吁突破理論建設瓶頸
“創作之可貴,不在數量多而在質量精;研討之可貴,不在次數多而在水平高。當前,曲藝事業發展的實際,迫切要求具有前瞻性的理論和學術研究成果指導、引領曲藝創作表演實踐的發展。”12月20日,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前光在由中國文聯、中國曲協、福建省文聯主辦的首屆全國曲藝理論學術研討會上這樣說。
的確,與戲劇、美術、音樂等理論建設較為成熟的藝術門類相比,曲藝在理論研究方面的欠缺顯而易見。曲藝至今仍未被正式納入高等教育的行列,并因為長期沒有獨立的學科目錄而被劃分在戲曲學科之內,高校招生目錄中曲藝連本科招生計劃都極少,更遑論碩士、博士教育。“由于諸多客觀原因,當前曲藝理論研究工作整體上滯后于曲藝創作表演的實踐。”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董耀鵬認為,“這種滯后首先表現在曲藝學術研究與表演創作相脫節,不僅不能承擔起深度傳承的作用,對創演領域的新特點、新動向也缺乏及時的關注和有效的引導,新人新作得不到及時評價,重量級的優秀作品得不到深入研究,問題得不到批評和警策。其次表現在研究方法和方式的落后,很少將新的科學方法引入曲藝研究領域,不少理論文章只囿于傳統藝訣的合理性闡述,在許多重大曲藝理論問題上還沒有取得突破。”
在快板書表演藝術家張志寬看來,缺少理論支撐的曲藝創作,終歸是難以為繼的。“事實上,很多卓有成就的曲藝表演藝術家同時也是理論專家。例如著名快板書表演藝術家李潤杰先生,就不僅是一位優秀演員,也是一位有著完整創作綱領和表演理論的曲藝研究大家。”張志寬表示,“如果沒有深厚的理論積淀和豐富的研究成果,李潤杰是無法在傳統數來寶的基礎上,兼容并蓄太平歌詞、山東快書、評書、西河大鼓、相聲等藝術之所長,創造出快板書這一全新藝術形式的。”
中國曲協理論委員會秘書長王登渤則認為,吸引更多圈子之外的專業人才從事曲藝研究,是提升曲藝理論水平的有效手段。“目前曲藝研究的社會參與度嚴重不足。回想當年,其實有很多文化大家從事過曲藝方面的研究——陳汝衡的《說書史話》、鄭振鐸的《中國俗文學史》等專著,都與曲藝息息相關。文學大家賈平凹在上世紀80年代還創作過曲藝作品,但這樣重量級的曲藝文學作者如今已十分罕見。”
“馮鞏之前在北京電影學院帶相聲班,遇到的一個大難題就是缺少教材。曲藝學科建設的滯后無疑會影響曲藝表演與研究人員的培養,以至于研究機構、學術陣地都十分缺乏。”董耀鵬說,“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曲藝界的一些有識之士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與嘗試——蘇州評彈學校開展評彈藝術考級、遼寧科技大學藝術學院設立曲藝表演方向本科專業等,都是廣大曲藝工作者為加強曲藝教育、理論體系建構和研究工作所做出的實實在在的努力。”
(編輯:偉偉)
· | 曲藝理論建設亟待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