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中國音樂化”愛樂之友新年音樂會側記
為普及經典音樂盡一份心力
——“使中國音樂化”愛樂之友新年音樂會側記
12月22日,一支特殊的樂隊登上了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舞臺。在這個名為“愛樂之友”的交響樂團和合唱團中,有曾經和現任的黨和國家高級領導干部,有大學教授、高級工程師和醫療專家,還有來自部隊的高級軍官。
這支利用業余時間排練并義務演出的樂隊,為推廣、傳播與普及優秀經典音樂盡心出力……
演繹經典 感染觀眾
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創作的交響樂《春節序曲》拉開了音樂會序幕。
特級宇航員景海鵬和他的兩位搭檔——陜西日報社傳媒集團黨委書記、高級記者杜耀峰和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劉寶林,帶來了長號與薩克斯重奏、蘇聯人民藝術家肖斯塔科維奇創作的《第二圓舞曲》。
一連串溫暖的音符從指尖下靈巧地流出,樂曲情緒隨著黑白琴鍵的起伏,憂傷與歡快、沉靜與激情相互交織,令人難以忘懷。
尾聲時,由40多位部長、40多位將軍、40多位教授和40位少年組成的合唱團,用德語高唱貝多芬的《歡樂頌》,用蘇格蘭語深情演唱了《友誼地久天長》。
返場曲目、由著名青年鋼琴家陳薩和樂團合作演奏的鋼琴協奏曲《鑒真東渡隨想曲》更給觀眾帶來一份驚喜,這是作曲家唐建平根據李嵐清同志創作的歌曲《鑒真東渡》改編而成的。當陳佐湟的指揮棒劃下最后一道弧線時,觀眾不禁報以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身體力行 人人參與
不論崗位、職位如何,來自16個省區市和解放軍系統的97名樂手、141名合唱團員進入樂團后,都作為普通一員,排練起來沒有一絲懈怠。
杜耀峰自幼學習音樂,12歲開始學薩克斯,并與幾個管樂愛好者組建了西安“老煙斗”薩克斯樂團為群眾演出,十幾年來從未間斷。我國材料力學專家、上海大學副校長葉志明的小提琴生涯早在讀大學前、在大型國營工廠當工人時就開始了,他還擔任過工廠樂隊隊長……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普及經典音樂,人人參與才更有意義。自樂團組建伊始,愛樂之友們就受到了專家的悉心指點。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王次炤以及管弦樂系副主任薛偉、著名作曲家唐建平、中國交響樂團樂隊首席劉云志,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夏小湯、上海愛樂樂團副團長張亮、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錢建明等知名音樂家都加入到創作排練過程中來。
傳播經典 積蓄能量
音樂會超越時空,將人與人的心靈和感情凝聚在一起,也是為中華民族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盡一份綿薄之力——
這正是“愛樂之友”交響樂團和合唱團團員們的共同心愿。
陳佐湟、劉云志等音樂界人士認為,團員們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演奏有一定難度的高雅音樂,具有震撼力,對推動高雅音樂普及、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提升中國公民形象會起到促進作用。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