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攝影家聚焦基層——記第五屆中國西南六省區市攝影展采風活動
近日,由四川省文聯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西南六省區市攝影展在成都舉行。攝影家們跋山涉水、深入生活、深入生產建設一線拍攝的240幅佳作精彩呈現,為觀眾奉獻了一道文化大餐。隨后,來自西南六省區市的攝影家代表在四川省攝協組織下,開展了為期三天的采風創作活動。
今年7月初,中國攝協響應中國文聯關于開展文藝志愿服務的號召,攜手51個團體會員共同發起“萬名攝影志愿者·萬幅作品送萬家”公益活動,倡導將攝影藝術送到基層、送到人民群眾身邊,得到廣大攝影人的熱烈響應。據了解,四川省攝協始終把文藝惠民作為主要工作之一,發起了“溫暖·家園——最美全家福”攝影惠民工程并成為四川省文聯的重要文藝品牌。此次西南六省區市攝影聯展暨采風活動,同時也是一次大型的文藝惠民活動。
攝影家們來到迄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平樂古鎮。這一西漢時期就已形成的集鎮,積淀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大部分攝影家都是首次赴平樂古鎮采風,富有川西民族特色的古鎮文化令他們沉浸其中。他們或將鏡頭對準飛檐斗拱的古建筑,或聚焦落日下斑駁的長街,祠堂、古橋、木屋、河水以及晚霞中紛飛的落葉在攝影家們的構思下,化作繽紛的色彩。他們用光影的變換、物象的組合,記錄下古鎮歷史的痕跡與滄桑歲月。
在碧峰峽景區,采風隊伍來到竹海深處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探訪四川馳名全世界的大熊貓。碧峰峽山高林密,峽谷幽深,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使得攝影家們的創作熱情格外高漲。他們“化整為零”尋找各自的“目標”,熊貓們也不放過這個難得的上鏡的機會,或揉眼圈,或伸懶腰,或搖頭晃腦,或手足并用啃竹子……做出各種“賣萌”動作,攝影家們的鏡頭下,熊貓們的小動作一一呈現。
前往“煙雨柳江”,是采風活動的重要一環。柳江古鎮歷史悠久,民風淳厚,民俗古樸,具有獨特的人文氣象。攝影家們來到這里時,適逢小雨淅淅瀝瀝,黃透了的銀杏隨風而落,濕潤的青石板散發微光,濕潤的空氣清新恬淡,小鎮充滿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詩情畫意。攝影家們來到小鎮的河邊,漫步歷史悠久的河畔古道,駐足斑駁空曠的石廊,任風吹雨打、時光滄桑的意境,恣意融入到光影交匯的鏡頭中。
在柳江古鎮,攝影家們還拍攝了柳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牛兒燈”和“花燈”。十多位老人畫好夸張的妝容,將農家常見的器具改裝成道具,一副鑼鼓,一塊空地即開始頗具趣味的表演。和傳統的舞獅表演類似,兩個演員身披一頭道具“黃牛”,在人的牽引下做出各種夸張的表演動作。演員們還原了生產時節“耕田”“插秧”“對歌”等原汁原味的農業生活,展現出了淳樸的鄉情。這支表演隊伍全部是由60歲以上的老人組成,其中負責鑼鼓的宋大爺已經70多歲了。據了解,“牛兒燈”是老輩人傳下來的,是當地鄉親們在農閑時候的一大休閑節目,有著悠久的歷史。
3天的采風活動中,攝影家們積極交流、切磋技藝,從攝影理念、創作手法等多方面進行探討。攝影家們的采風創作集中于四川邛崍、雅安、眉山三地,但途中豐富的人文和自然素材通過攝影家的光影藝術表現,傳遞了當地的風土民情、基層民意,彰顯了惠民的主題。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