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重要性隨國力而提升”——專訪菲律賓作家聯盟理事、翻譯家施華謹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海外華人怎么看莫言獲獎,中國文學在海外的現狀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記者專訪了菲律賓作家聯盟理事、翻譯家施華謹。
施華謹多年來積極參與菲華融合的工作,并把寫作和翻譯當作推動這項工作的工具。他曾榮獲菲大眾媒體獎、杰出華裔菲人獎文學新聞獎以及菲詩圣巴拉克沓斯文學獎等。今年11月17日,菲著名的馬尼拉書評家協會特意在本年度最佳國家圖書獎頒獎儀式上,專門表彰施華謹長期以來從事的翻譯工作,稱他為菲律賓“屈指可數”的翻譯家之一。
談到莫言獲獎,施華謹表示,作為海外華人,對中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感到由衷的高興和無比自豪。“莫言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這可謂是該獎終于認可并接受了中國作家。”他尤其覺得,莫言獲獎的時機值得一提。在施華謹看來,正是在中國崛起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國的國家地位越來越舉足輕重的情況下,中國作家和作品的重要性也與之相隨逐步提升。
施華謹指出,受中國國內文學蓬勃發展的影響,中國文學近年來在菲律賓也富有活力,欣欣向榮。當地華文報紙都有文藝版,刊登當地華文作家的作品,也經常介紹中國文學作品和海外華人作家的作品,菲華商業社團也為作家和文化事業慷慨解囊,出資出力。他相信,莫言獲獎必將對中國文學在菲的傳播起到進一步的推動作用。
不僅如此,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華人作品開始得到菲主流社會的認可。施華謹介紹說,他翻譯的中國著名作家白刃先生的長篇小說《南洋漂流記》菲譯本,榮獲菲2008年最佳國家圖書獎。他還當選為菲律賓作家聯盟理事,并且在他的提議下,菲詩圣巴拉克沓斯文學獎開始將中文作品納入評選范圍之內。近年來,已經有菲華作家藍廷駿(云鶴)、陳景龍(月曲了)、吳文煥、施文志、陳和權等人獲得這一菲最高文學獎。施華謹認為,這不僅對于獲獎者個人來說是一種極高的榮譽,他們的獲獎更意味著,菲律賓開始承認中文為在菲使用的重要語言之一。
施華謹還注意到,隨著全球的目光被中國所吸引,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施華謹和夫人阿妮娜多年來一直為中國國家漢辦和孔子學院總部翻譯和審定大量以菲文教導中文的教材,親眼目睹了孔子學院在菲的成長。就在12月8日,在孔子學院的幫助下,菲國家圖書館設立了第一間以國家為主題的中國書屋,通過圖書和音視頻資料向菲大眾介紹中國文化和中國。“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小步,意義重大。”施華謹評價說。他認為,這樣的活動既有利于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傳播,又可促進菲中關系的發展。他建議,中國有必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
施華謹可以說是一位高質多產的作家翻譯家。他已出版十六本書籍——英文3本,中文2本,菲文11本,其中包括榮獲菲2008年最佳國家圖書獎的《南洋漂流記》菲譯本。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