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建文化志愿團隊2000多支 文化之光暖心田
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開展,志愿服務在我國已經普及到各地城鄉,而文化志愿服務又是其中的一支新興力量。目前,全國已有12個省(區、市)、近80個地級市以及500多個縣(市、區)成立了文化志愿服務組織,組建文化志愿服務團隊2000多支,登記在冊的文化志愿者人數達30多萬,文化志愿服務網絡也在全國各地逐步形成。在第二十七個國際志愿者日到來之際,全國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一批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先進典型受到表彰。
近年來,全國文化志愿服務活動蓬勃興起。僅北京一地,除市級文化志愿服務中心外,16個區縣也已相繼成立服務分中心,在冊文化志愿者達到27000多人;而廣東、遼寧以及廈門、成都、遵義等地也都建立了文化志愿服務組織和相應管理體系。2010年以來,文化部與中央文明辦共同實施了“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活動,大大促進和帶動了各地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
打造品牌
如今,我國文化志愿服務組織框架已初步建立,服務隊伍主要由具有文化藝術專長、熱心公益文化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組成。在開展大量文化志愿服務的活動中,他們還形成了一批不同類別、不同風格、特色鮮明的基層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品牌。北京密云的“暖心工程”、山東青島的“藝潤心田”和河南周口的“周末一元劇場”等活動,通過把一大批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文化服務項目送到百姓身邊,豐富了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天津市和平區文化宮、遼寧省圖書館等積極探索對特殊人群開展文化志愿服務的新形式,分別實施了專門為盲人服務的“心目影院”和“對面朗讀”項目,讓盲人更便捷地享受電影和圖書帶來的快樂;重慶少兒圖書館、成都圖書館實施的“小小義工真能干”和“小館員志愿服務活動”等,搭建了孩子們假期社會實踐平臺,培養了他們的奉獻精神、溝通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躍基層
文化志愿服務精神,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與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追求自我實現的價值理念相契合,體現著深厚的文化積淀、鮮明的時代特征,不僅可以讓群眾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還能夠讓人們看到人性的光輝、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有助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基層。虎鳳蝶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南京紫金山則是虎鳳蝶的主要棲息地之一,近年來,由于生態環境日益遭到破壞,2005年,南京被觀測到的虎鳳蝶僅有6只,這不僅讓昆蟲專家擔憂,更讓南京市民心痛。為了保護這一瀕臨滅絕的珍貴物種,2007年4月,《金陵晚報》集體登上紫金山,清理山上的每一片垃圾。此后,又開辟專欄,組建“金陵晚報虎鳳蝶行動小組”,定期開展“虎鳳蝶行動”。截止到2012年10月21日,已進行了911期,共有80378人次參加,還吸引了從政府機關到知名企業的踴躍報名。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氣候峰會上,25歲的丹麥女孩特蕾西專門介紹了她在中國南京參加的“虎鳳蝶行動”,將活動影響帶向全球。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