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系列述評:緊緊把握“三個牢記”
緊緊把握“三個牢記”
——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系列述評之二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11月29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共同回首過去、審視現在、展望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告誡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必須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必須牢記,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言簡意賅,語重心長。
習近平總書記“三個牢記”的提出,表明中國共產黨人面對歷史賦予的神圣使命,有著清醒的歷史自覺和勇敢的責任擔當。“三個牢記”中,發展是方向,道路是途徑,艱苦努力是過程。緊緊把握“三個牢記”,我們也就把握住中國未來的方向和脈搏。
牢記發展,我們必須堅信“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世界潮流所向。歷史一再證明,沒有發展,國家難以富強,人民不會幸福。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不僅對內缺乏凝聚力,難以“近者悅”,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對外也沒有影響力,不僅做不到“遠者來”,更會被動挨打。改變中國的面貌要靠發展,改變中國的國際地位要靠發展,而讓中國有一個光明的前景,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發展。
牢記道路,我們就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種種探索,經歷過無數的波折甚至反復之后,才終于在總結歷史經驗中,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最終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是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艱辛探索才最終找到的,是唯一能改變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正確道路。我們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牢記艱苦奮斗,我們就要不斷通過實干來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當前的中國,雖然在經濟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但“成長的煩惱”也不少,收入分配、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諸多問題,更是直接影響群眾幸福感受,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妥善解決。處在改革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面對發展中的一個個新難題,我們沒資格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也不能墨守成規,必須以重頭再來的勇氣,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推動各方面的深化改革。
十年之間,經濟年均增長高達10.7%,經濟總量占世界份額由4.4%提高到10%左右,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貿進口、出口均占全球十分之一,成為出口第一大國、進口第二大國;居民儲蓄、城鄉人均收入等指標同步快速增長——這是今天的中國。
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各國中處于百位左右,1億多人生活在聯合國設定的貧困線以下,同時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這也是今天的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發展,僅僅用30年時間,就走完西方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快速發展的結果,不僅是貧窮落后面貌的一舉改變,也使不同時期產生的矛盾集中出現,使當下的中國呈現出發達與落后并存、發展與問題交織的復雜面貌。正確認識當前形勢,并從中找出堅定前行的道路,成為擺在中國面前的首要課題。
讀史使人明智,閱世讓人清醒。面對歷史交付的使命,面對“新”與“舊”并存的中國現實,建設一個更加繁榮美麗的幸福中國,全黨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緊緊把握“三個牢記”,更加清醒地認識現實,更加自信地堅持道路,更加務實地開展工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就一定能早日實現!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