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評論員文章:為時代放歌 為人民說唱
為時代放歌 為人民說唱
——熱烈祝賀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在黨的十八大吹響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勝利進軍號角的重要歷史時刻,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這是曲藝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廣大曲藝工作者共商曲藝事業發展大計的一次盛會。我們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國廣大曲藝工作者致以親切的問候!
曲藝藝術作為一種大眾的、通俗的說唱藝術形式,來自民間、源于生活、面向社會、服務大眾,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底蘊、廣泛的群眾基礎和鮮明的藝術特色,是祖國文藝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中國曲協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的五年,廣大曲藝工作者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與偉大時代共奮進,與人民群眾心連心,涌現出一大批德藝雙馨的優秀人才,創作出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繁榮發展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五年來,中國曲協積極發揮黨和政府聯系曲藝界的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和引導廣大曲藝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了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基層巡演等一系列有聲勢有影響的重大曲藝活動,大力唱響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主旋律;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深入開展“送歡笑到基層”等公益性曲藝為民惠民樂民活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握導向、著眼長遠,大力開展曲藝評獎辦節和理論評論,引導正確創作方向,在推出優秀作品和人才,促進曲藝藝術健康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發揮優勢、擴大交流,積極推動中華曲藝“走出去”,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加強管理、創新手段,努力提高為曲藝工作者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著力建設“溫馨和諧之家”,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曲藝事業作出了不懈努力。中國曲協及各團體會員影響不斷擴大,地位日益提升,曲藝界呈現出大團結、大發展、大繁榮的生動局面。
黨的十八大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也為包括曲藝工作者在內的廣大文藝工作者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前景。
繁榮曲藝藝術,發展曲藝事業,需要廣大曲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文學藝術創作生產的根本問題。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一切偉大的文藝工作者無不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懷,一切偉大的文藝作品無不具有深刻的人民性,一切進步的文藝創作都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只有當廣大曲藝工作者的心與人民的心緊緊貼在一起的時候,曲藝作品才會擁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因此,曲藝工作者要重心下移,走進基層百姓中間、沉潛到生活深處,自覺把“三貼近”作為重要原則,貫穿于創作生產全過程,為時代放歌,為人民說唱。
繁榮曲藝藝術,發展曲藝事業,需要廣大曲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以優秀作品作為立身之本、立藝之基,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精品力作,是一個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根本標志。當今時代,人民群眾迫切期待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這就要求廣大曲藝工作者善于把深刻的思想內涵、豐富的知識信息與完美的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曲藝作品的藝術魅力,增強曲藝的時代感、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創作出更多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傳世佳作。
繁榮曲藝藝術,發展曲藝事業,需要廣大曲藝工作者始終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增強創新意識,弘揚創新精神。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迫切需要廣大曲藝工作者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文化改革發展的實踐,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曲藝發展繁榮,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潮中激發創作熱情,成就藝術輝煌。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文化需求,也要求廣大曲藝工作者在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和體裁、題材、形式、手段等方面積極創新,充分體現中華曲藝的時代特色、民族特色、大眾特色。
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華民族復興之旅駛入了新航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為曲藝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賦予曲藝界嶄新的歷史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熱誠期待并充分相信,中國曲協一定能夠肩負光榮使命,廣大曲藝工作者一定能夠更加奮發有為,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凝聚起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再譜新篇章。
祝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成功!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