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群眾歡度羌歷新年
時間:2012年11月23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張志勇
11月14日(農歷十月初一),羌族同胞迎來了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羌年,來自中國民協、川音綿陽藝術學院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民俗專家走進北川的羌寨社區,與當地干部群眾和各地游客歡聚一堂,唱羌歌、品咂酒、跳莎朗、祭天祈福,共迎羌歷新年。
上午十時,在薄霧籠罩的恩達羌寨,羌族群眾在釋比的引導下進行著羌歷新年的“祭天還愿儀式”,當地群眾與四方來賓同掛羌紅、共祈平安,并手牽手跳起了歡快的鍋莊。當天下午的曲山鎮任家坪廣場,歌聲縈繞山間,川音綿陽藝術學院的師生和當地老百姓載歌載舞,羊皮鼓舞、羌笛、口弦、莎朗舞、羌族酒歌等悉數亮相,讓“我們的節日——2012羌歷新年大型文藝演出”成為羌族文化傳承的大舞臺,“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基地”和“川音綿陽藝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教育實踐基地”同時授牌成立。在石椅羌寨,熱情好客的羌山兒女拉著來自各地的賓朋,圍著熊熊燃起的篝火,用高亢嘹亮的羌族歌曲和粗獷豪邁的原生態舞蹈再現了古老“羌年”風情。“羌年是羌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以慶祝豐收和感恩還愿為主要內容,伴生著許多民俗信仰和藝術樣式。地震讓包括羌年在內的羌族文化遭遇滅頂之災,但歷經磨難的羌族人民自強不息,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用實際行動將羌族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令人感佩。”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羅楊深有感觸地表示。
據悉,“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中國民協積極致力于羌族文化搶救,先后編寫出版《羌族文化學生讀本》,并向北川捐贈搶救成果圖書《白石·釋比與羌族》《漢羌詞典》等。此次由中國民協、川音綿陽藝術學院聯合舉辦的“我們的節日——2012羌歷新年”系列活動也是保護羌族文化的舉措之一。羌年于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