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界追思李默然藝術人生
11月20日,中國文聯、中國劇協、中國影協聯合在京召開李默然同志藝術人生追思會。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和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孟祥林,以及劉厚生、胡可、徐曉鐘、劉錦云、薛若琳、康健民、羅成琰、王曉鷹、孟冰、任鳴、劉彥君、劉衛紅、周光、王蘊明、顏振奮、王育生、姜志濤、黃維鈞等文藝界人士,李默然先生親屬李龍吟、夏淑華夫婦,中國文聯機關各部室代表、中國劇協全體干部職工、中國影協職工代表等80余人參加追思會。會議由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主持。
會議開始前,全體與會人員集體起立默哀,表達對李默然先生的哀思之情。
趙實在會上講話。她說,默然老師是著名的戲劇家、電影家,是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藝術大師,也是我們的好朋友、老朋友。我小的時候,觀看《甲午風云》,深深被他塑造的英雄形象鄧世昌的民族氣節和大義凜然所感染,那部影片不知激發了多少觀眾的滿腔熱血和愛國情懷,已經成為傳世之作。真正與默然老師相識是在1984年拍攝電影《花園街五號》時,我作為長影的一名青年導演,配合著名女導演姜樹森聯合執導這部影片,默然老師在電影中飾演市委書記的角色,龍吟扮演他的青年時代。在創作過程中,我深深被他那深厚的表演功力、執著的藝術追求和寬厚的合作精神所折服,創作上也得到他很多無私的幫助和支持,這部影片獲得了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這以后,我們雖然接觸不多,但時有來往,一直保持著真摯的友誼。
趙實指出,一位藝術大師,就是一座藝術豐碑,就是一個藝術寶庫。我們緬懷追思默然老師,就是要學習他為民服務、德藝雙馨的高尚境界。默然老師65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藝方向,堅持“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步,與廣大觀眾共同創作”。默然老師一生為人民表演,為人民創作,終生追求現實主義表演方法,他塑造的藝術形象充分反映人民的心聲、時代的呼喚,具有廣泛的人民性;我們緬懷追思默然老師,就是要學習他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度自覺的藝術擔當精神。幾十年來,他始終關注戲劇藝術和電影藝術的社會功能和審美功能。他強調,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文藝工作者,要做到“三個必須”——必須關心國家的命運;必須追求真善美;必須擺正普通人的位置;我們緬懷追思默然老師,就是要學習他對藝術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默然老師在晚年盡管不在一線演出了,但他十分重視文藝理論研究和探索總結,始終關注中國戲劇和電影發展的未來。
與會代表深情追憶了李默然先生的藝術人生,大家都被他為人從藝的品格所深深折服。在胡可眼里,李默然是中國戲劇界的“領隊”和“火炬手”。徐曉鐘說,65年來,李默然塑造了近80個舞臺和銀幕形象,他塑造的人物總是滿懷激情地表現我們的干部或人民群眾對我們所從事的事業無愧無悔的信念,體現出我們民族的尊嚴;他塑造的人物總是震撼人心地抒發出了歷史和時代、黨和人民要吶喊的聲音,伸張了人民群眾心中的正義。這就是為什么,默然老師,一位表演藝術家能有那么廣泛的群眾影響。默然老師是從長白山山溝溝里走出來的窮孩子,是黨和人民培養了他,我們無法把他和黨、和人民分開,無法把他和時代分開。因此,默然老師人走了,而他的表演藝術的財富,他領導過、組織過的戲劇事業,特別是他對黨和人民的赤誠都留下了。劉厚生坦言,當聽到李默然去世的消息后,他著實感到一顆戲劇界的巨星從天隕落。劉厚生說,李默然擔任中國劇協主席期間,不掛空名,為中國戲劇界四方奔走,做了很多實事;他曾經為解決協會重大活動經費代言廣告背著罵名坦然接受批評;而在中國戲劇梅花獎評獎時,他頂住壓力堅持原則、維護了梅花獎評獎制度和聲譽。他是一個正直、熱情而真誠的人,是戲劇界學習的楷模。劉錦云回憶說,在一次會議上,當李默然聽聞中國尚有5000多萬人口尚未脫貧時,他主動詢問還有多少戲劇界同仁,特別是基層戲劇人尚未脫貧。在劉錦云看來,李默然不但關注中國戲劇事業和戲劇藝術的發展,同時對戲劇人的生活深表關切。而任鳴就坦言自己是李默然先生關心提攜后輩的受益者之一。季國平最后結合李默然先生生前在病榻上完成的最后一篇文章《三十年回眸》說,這是李默然老師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30年來,中國戲劇梅花獎就是在張庚、李默然、郭漢城、劉厚生等老先生的精心關心、呵護、幫助和主持下,得到了健康發展,形成了中國當代戲劇的一個響當當的品牌,享譽海內外。這對于推動戲劇藝術,特別是戲劇表演人才的良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默然老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而我們對他最好的懷念就是完成他未竟的事業,為中國戲劇事業繼續繁榮發展多作貢獻。
薛若琳、康健民、王曉鷹、姜志濤、王育生、吳辰等也都紛紛發言,表達了對李默然人格魅力和藝術成就的崇敬之情。
(編輯:子木)
· | 默然仙逝,浩氣長存 |
· | 李默然之子現身人藝 排《解藥》獻給父親 |
· | 李默然之子加盟人藝《解藥》劇組 |
· | "戲劇日"李默然絕筆題字贈言"戲劇繁興"傳遺愿 |
· | 李默然追思會在沈陽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