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界座談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
11月17日,中國美協在京舉行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美術界專家座談會。圖為座談會現場。中國美協 史知元 拍攝
11月17日,中國美協在京舉行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美術界專家座談會。圖為座談會現場。中國美協 史知元 拍攝
11月17日,中國美協在京舉行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美術界專家座談會。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左中一,中國美協名譽主席靳尚誼,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與中國美協顧問、主席團、分黨組成員和來自部隊、畫院、院校、藝術機構的美術家代表出席會議。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吳長江主持會議。
與會者一致認為,黨的十八大是一個統一思想、堅定信心、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大會。黨的十八大報告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推向了新階段,彰顯了黨執政興國的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也把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中,報告對于文化建設的論述成為與會者討論的熱點。
左中一在會議上講話。他說,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中國美協召開這樣的會議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充分體現了廣大美術家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希望中國美協發揮自身優勢,通過進一步加強主題建設,拓寬服務手段,更好地服務藝術家,服務大局,服務美術創作,服務美術學術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團結凝聚廣大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為推動我國美術事業走向新的輝煌貢獻力量,為促進社會主義文藝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吳長江表示,美術家們趕上了好時期,不僅見證和參與了中國文化事業、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而且擁有更寬松的環境、更好的條件、更多的機會去感受時代變化,進行藝術創作,希望大家充分表達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感受和體會,為美術界下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推動美術事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黨的十八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外記者時的講話,多次、高頻提到人民,讓美術家倍感親切,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美術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已經有64年黨齡的著名美術家侯一民說,自己一輩子歷經坎坷,卻始終堅守著入黨之初的信念,藝術為人民服務始終是自己創作的旗幟。中國特色在文藝上的體現就是堅持人民性和民族性。總政宣傳部文藝局副局長李翔表示,部隊美術事業發展,長期以來堅持在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美術家隊伍上下功夫,始終把為廣大官兵服務擺在重要位置。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汪家明表示,美術出版工作應更好地為美術工作者服務,為提高全民族的審美藝術修養貢獻力量。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應有之義。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表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必須有兩種力量:一種是硬實力,另一種是軟實力,兩者皆不可缺。文化建設是軟實力的重中之重。而推動社會主義文藝大發展大繁榮,必須追求文化的質量,文化和藝術要適應人民群眾的審美趣味,同時更要以其高質量、高水平征服群眾、引導群眾。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薛永年認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進中國美術理論建設和學術水平是當務之急。長期以來,美術界的藝術標準相對容易確定與把握,而價值標準莫衷一是。黨的十八大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論述,為美術界價值標準的確立,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拓開了思路。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如何開創中華文化國際影響不斷增強的新局面也是美術家關心與熱議的話題。劉大為表示,當前文化建設挑戰與機遇并存。從美術創作者到孩童,對西方藝術了解多,西方的名家大師如數家珍。而外國民眾甚至外國藝術家、藝術機構負責人對中國當代美術創作的了解幾近空白。與近幾年我們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相比,文化上的弱勢與差距顯而易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思考如何讓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播出去,如何搭建平臺讓更多的外國民眾走近中國當代優秀文化,如何建立話語權與評判標準,讓我們的當代文化得到世界關注與認同。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吳為山表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需要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改革開放之后,許多藝術家走出國門,其中有三個問題值得思考:展覽什么樣的作品,需要研究把什么樣的作品送出國門;在什么樣的空間進行展示,這關乎藝術的尊嚴、民族文化的尊嚴;以什么樣的方式展示,如何彰顯民族氣派與時代精神。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