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關注中國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新華網北京11月16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連日來,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共十八大強調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認為這一重大舉措將進一步增強中國的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阿根廷國際關系研究所主任羅貝托·孔薩尼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十年。中國文化崇尚和諧與和平。中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也給世界帶來了中國文化,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不僅對中國,對未來世界的健康發展也非常有意義。
烏克蘭-中國合作協會執行董事謝爾蓋·科舍沃伊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當今世界雖然發生了深刻復雜的變化,但中國依然保持其文化特色。相信在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國將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化。
德國漢學家黑爾維希·施密特-格林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珍惜自己的傳統文明,保持中國文化的精髓,使中國文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發揮自己傳統文化的優勢,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是提升綜合競爭“軟實力”的重要方面。
施密特-格林策說,中國學術界及文化界表現出很高的對外交流和學習的開放意識、積極態度,這反映了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己悠久傳統文化的強烈愿望。當前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無論是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在不斷拓展。
德國中國問題專家羅爾夫·貝特霍爾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的“軟實力”是非常正確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德國民眾對此非常有興趣。中國擴大文化影響的力度可以加大,傳播形式可以更加多樣化。
馬來西亞前總理政治秘書胡逸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很贊賞中國政府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念。五千年的中華文化讓海內外每位華人都有責任去傳承發揚。海外華人可以作為中外文化交流中無形、又無所不在的橋梁。中國將在促進世界和平、推動建設和諧世界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這是每一個海外華人所喜聞樂見的。
美國華美協進社主席麥卡爾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在文化教育方面做得越來越好,中國傳統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中國藝術家在美國的演出和交流活動越來越多。更多美國人對漢語和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學漢語的美國人日益增多。
埃及文化部前顧問胡薩姆·納薩爾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文化最大特點是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中國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做出了表率。
西班牙加利西亞國際關系學院院長、中國問題專家胡里奧·里奧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這些年來特別重視其在全球的文化形象普及,并以其取得的成果而自豪。孔子學院的建立為促進雙方交流、了解和互信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
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孔子學院斯方院長塞內維拉特納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去幾十年,中國克服了許多困難,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中國文化的貢獻不可或缺。中國文化所推崇的傳統美德,在中國人民建設世界強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應該把自己的優秀文化傳播出去,擴大與其他國家文化的交流、交融。
(編輯:子木)
· | 北京作協召開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 |
· | 趙實在第九次全國文代會上作工作報告 |
· | 重慶市作協召開三屆三次全委會 |
· | 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 |
· | 胡錦濤在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