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評述:從十八大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更加自覺地推進新的偉大工程
——從黨的十八大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新華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顧瑞珍、陳菲、熊爭艷)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這是中國共產黨對自身建設認識上的又一次飛躍,是對形勢發展、事業開拓、人民期待的積極回應。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加強黨的建設關系黨和國家的興旺發達,既是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一大法寶,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保證。
透過十八大報告,一幅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行動指南呈現眼前……
永葆生機活力,永葆發展動力。執政黨自身建設成效,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全局
一棟棟高樓錯落有致、一條條馬路寬闊平坦、村集體經濟紅紅火火……山西省孝義市留義村由十年前的“上訪村”變成了省級文明和諧村。“這幾年新農村建設,留義村基礎條件好了,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村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十八大代表、留義村黨總支書記宋金鋒言語間難掩自豪。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鄉親們聽了很受鼓舞。”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城中村黨支部書記,宋金鋒13年間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實踐中,切身感受到黨的好政策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
中國共產黨擔負著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十年間,黨的建設不斷得到加強——
從“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到“面向新世紀的中國共產黨”,再到“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建設的總目標逐步確立并發展。
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創新型國家、新農村建設、執政能力、生態文明……一個個關鍵詞,成為十年發展進步的思想指引。
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先爭優活動;建設學習型政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黨始終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本領能力。
十八大代表、四川省資陽市委書記李佳說,十年的奮斗實踐證明,黨組織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不斷增強,駕馭復雜局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能力顯著提高,黨的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進一步彰顯。
觀世情、察國情、看黨情。黨所處歷史方位和執政條件、黨員隊伍組成結構都發生重大變化,黨的建設特別是黨員、干部隊伍出現許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歷史又一次向這里聚焦——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黨的十八大將根據形勢和任務發展變化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并對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戰略部署。
“我最關心的問題是黨的建設,特別是黨怎樣提高執政能力。要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十八大代表、太原鐵路局黨委書記張義平說。
十八大報告指出,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繁重、更緊迫。”十八大代表、吉林省白山市委書記李偉說,“這就要求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有科學的理論指導,有科學的制度保障,用科學的方法推進。”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