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學藝術彰顯云南精神
舞蹈《云南映象》海報
實踐云南精神應該成為云南文學藝術界的自覺,要用云南精神筑就云南文藝的精神家園,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云南精神”的本質是云南的文化精神。而一個民族的文學藝術是把人們聯系在一起的精神紐帶,是民族統一性和繼承性的最顯著的標志,也是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內在動力。云南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五彩繽紛又生機勃勃的一員,因為擁有眾多風格迥異、積淀深厚的民族文化而享譽世界,被譽為“亞洲文明的十字路口”,根植于云南各民族長期歷史環境,是各族人民勞動、生活、文學藝術、倫理實踐的結晶,可以說“云南精神”,是云南多民族文化的特質、風骨與靈魂。
(一)表現和弘揚云南精神,是文學藝術創作堅持正確價值導向的根本途徑。文學藝術視野里的云南精神,就是云南的風韻,云南的脈搏,云南的脊梁,云南的靈魂,云南文藝的旗幟和本質,也是構建文學藝術價值的核心、方向與動力。要維護云南文藝的正確價值導向,就必須大力表現和弘揚云南精神。這是發展云南文藝事業的內在要求和本質特征,也是一切主流文學藝術的崇高使命。新時期的云南的文藝作品要履行和實現自己崇高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就是要不斷用藝術精品奏響時代的主旋律,以文藝畫卷反映時代的新風貌;不斷用文藝作品鐫刻偉大變革的歷史足跡,描繪人民群眾的英雄業績;不斷反映沸騰的現實生活和嶄新的社會實踐,表現時代的前進要求和歷史發展的趨勢;不斷通過具有藝術魅力和時代內涵的人物形象,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不斷以文藝特有的功能和力量,給人民以美感和激勵、給改革以禮贊和促進、給生活以光彩和韻味、給時代以謳歌和驅動。這種要求正是《木府風云》《金鳳花開》《中國遠征軍》《楊善洲》等一系列文藝佳作得以成功的奧秘所在。
(二)云南文藝的發展繁榮,必須堅持文藝的價值導向與精神追求相結合。價值導向與精神追求是文藝創造的精髓。云南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文藝百花園和云南歷久彌新的文藝創作實踐啟示我們,一切文藝創造、文藝形態、文藝作品,不論其表現什么內容、采取什么方式、具有什么特點、追求什么目標,其在最終意義上都必須具有一定的價值和精神追求。古往今來,凡是被歷史記載、社會肯定、大眾認同的文藝作品,其在本質上都應具有這個特點并能夠發揮這種作用。《論語》里說:“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否則,只“陳其數”而“失其義”,寫得再多也不會有什么價值。在這里,“義”對于文化創造來說,既是價值導向,又是精神追求。缺乏精神含量無法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從當下的一部分流行文化來說,并不是作者缺乏才華、知識、技能以及對藝術創新的激情、向往與追求,也不是缺乏基本的創作環境、條件與資源,而是缺乏科學、正確、積極、先進的價值導向與精神追求。
(三)弘揚云南精神,文藝家就必須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自覺營造屬于全社會的精神家園。文藝工作者要始終把反映社會主流、反映社會變革作為最重要的任務,并在創作實踐自覺弘揚云南精神,全力以赴地、滿懷激情地去體驗、感覺、積累、升華對當代社會變革的認識。通過傾心表現云南、深情贊美云南。反映我省各民族團結、友愛,藝術魅力的文藝作品,人們可以感受到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這就是文化的作用。任何內容與形式的文化和文藝,只要是先進的、健康的、有益的,就都應當具有這樣的功能和發揮這樣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在云南文化傳承與弘揚中,具備正確的價值和意義。文藝作品是最具有活力和魅力,也最有群眾性和影響力,最容易深入人們的思想、性格和靈魂中,在受眾審美中自覺地接受和喜愛。
近年來《云南映象》《吳哥的微笑》《孔雀》等一系列民族舞臺劇成為蜚聲海外的演藝精品,《木府風云》《金鳳花開》等云南題材影視劇在全國的熱播,這些都是云南精神所積極倡導和表現出來的信號。事實證明,凡是優秀的云南文藝作品不管是在主流文藝渠道還是在演藝傳播市場中都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現象,這正是云南精神的價值導向作用的體現。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其授獎理由提到,莫言以山東“高密東北鄉”為據點,拓展了他的文學版圖,并稱他的作品充滿了“返鄉”和“怨鄉”的復雜情緒。這也表明,對于文學藝術創作來說,本土性更具獨特價值。我們有理由期待,在云南精神的引領和感召下,當云南精神成為文藝家、文藝工作者的自覺之后,全省文學藝術界應當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和優勢,成為書寫這新時代大詩篇的文化先鋒和骨干力量,“深深植根于社會和歷史的土壤”,大力反映和歌頌各族人民的奮斗業績和精神風貌,一定能為中國和世界提供更具本土性和獨特價值的文學藝術精品力作。鼓舞人們為七彩云南的明天創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