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言論:向文化強國邁進
“聽了胡錦濤同志的報告,作為一名文化戰線的工作者,倍感振奮。”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蔣建國代表說。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文化的戰略地位高度重視,對文化建設規律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對我們而言,現在缺的不是重大決策和部署,而是如何把報告精神吃深吃透,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他說。
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57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發行企業,2100多家文藝院團,上千家影視公司……通過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品的供給能力大增,文化市場空前活躍,群眾的文化選擇前所未有的豐富。目前我國年出書品種、總量居世界第一位;電影產量連年保持在500部以上,是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年產電視劇上萬集,是世界第一大電視劇生產國。改革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創新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喻紅秋代表認為,“文化對于貴州的提升作用非常明顯,過去一提貴州,大家就會講黔驢技窮,就會說夜郎自大,現在大家記住的是多彩的貴州。隨著貴州省文化體制改革各項主體任務的完成,藝術家的創作熱情高漲,文化生產力得到空前釋放,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的力量,讓貴州的形象和聲音傳播得更加深遠。”
進一步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衡量一個國家的先進與落后,有多種指標,其中一個就是公共文化服務。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8.5億農民的大國而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國家圖書館典藏閱覽部主任王志庚代表表示,現在隨著各種文化惠民工程,尤其是農家書屋和數字資源共享工程的實行,農民都有書看了。
“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突出,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迫切,文化發展的整體水平就越需要提高。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我們也要思考怎樣利用數字資源和先進手段傳播優秀文化。”他說。
事實上,近10年是我國基層文化建設力度最大的10年。主要面向農村基層的文化惠民工程如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加速推進,目前已經覆蓋有條件的行政村,正在向自然村延伸。
“十八大報告提出,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這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時代的呼喚。”湖南永興縣柏林鎮農村電影放映員馬恭志代表認為,文化惠民解決的不僅僅是農民有書看、有戲看、有電影看的問題,更是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提升了全民族的素質。
進一步增強文化整體實力
“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但文化實力和競爭力又是一個綜合的東西,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是一個系統工程。”貴州大學黨委書記姚小泉代表說。
文化產業正在推動中國向世界出版大國、影視大國、動漫大國、演出大國邁進:2011年,我國新聞出版業增加值突破1.46萬億元、電影票房突破131億元、動漫產業突破470億元、演出155萬場、觀看演出的觀眾7.4億人次。但是,中國文化走出去仍面臨嚴峻挑戰。
“國外對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認知匱乏,以及中國當代文化藝術作品國際競爭力的欠缺,再加上對外文化傳播力度、廣度與深度的不足,以及文化產業、對外文化貿易剛剛起步等綜合因素,都折射出當前加強中國當代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代表說。
蔣建國認為,雖然通過文化體制改革,我國的文化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迅猛,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了保障,但人民的文化創造力還有待提高,“結合這個背景,我們文化工作者對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提出要繼續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就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一個民族的復興,必然伴隨著文化的繁榮;一個國家的強盛,定然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民族前進的每一個印跡都閃耀著文化的光芒。
(編輯: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