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奉獻人民
《河街茶館》劇照。資料圖片
國家京劇院《清風亭》劇照。資料圖片
大型音樂劇《水墨中華》劇照。資料圖片
由文化部主辦的“謳歌偉大時代,藝術奉獻人民——2012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已接近尾聲。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總政宣傳部選送的84臺劇目,加上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的35臺劇目,總計共119臺劇目,從今年8月一直演到10月底,全面展示了近年來全國舞臺藝術創作的新成果新面貌,反映了我們國家文化發展的新高度新氣象。
自覺回歸現實主義
改革開放給時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鮮活的素材。此次參演的119個劇目中,謳歌改革開放、歌頌英模人物、反映百姓生活的現實題材劇目達到40余部,占到參演劇目的1/3。
如果從題材上來看,本次展演中的戲劇既有表現革命歷史題材的劇目,如京劇《江姐》、豫劇《鍘刀下的紅梅》、粵劇《刑場上的婚禮》,也有表現當代英模人物和優秀共產黨人的劇目,如話劇《郭明義》、《生命檔案》、呂劇《百姓書記》和豫劇《蘭考往事——焦裕祿》等;既有關注重大歷史事件和社會改革進程的劇目,如話劇《小平您好》、《紅旗渠》、評劇《馬本倉當官記》等,也有反映凡人小事、百姓生活的劇目,如話劇《向上走向下走》和《搬家》、滑稽戲《顧家姆媽》、隴劇《苦樂村官》等。
這些劇目無一不緊扣時代脈搏,表現時代主題,唱響時代精神主旋律。《河街茶館》制作人、重慶話劇團團長王慶華用“正能量”來定義主旋律,“主旋律戲劇應該用人性化的語言講述人性化的故事,用崇高的精神表現真實的人生、真實的生活。主旋律題材是嚴肅的,但表現方式可以是生動活潑的,既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又傳達深刻的主題內涵。”她說,一切表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傳達美好情操、體現時代精神氣韻的藝術作品都可被視為主旋律作品。
不得不提的還有秦腔《西京故事》,這個戲2011年3月上演以來,已演出200余場,這出大型秦腔現代劇真實地再現了一個農民家長羅天福如何供兩個大學生孩子讀書,并教導他們在城市如何自強不息、努力實現夢想的過程。戲劇傳達出的“誠實勞動安身立命”的樸素真理得到了觀眾最大的認可。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陳彥為此傾注了極大的心血,他認為劇目之所以立得住還是因為找到了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在百姓中最容易達到共識的道理。文化部與教育部、財政部一起,把這個戲推向了全國多所高校,在北京、上海、重慶、廣東、湖南、湖北等地的演出,都引起了熱烈反響。
山西觀眾郭梅芳利用假期專程來到北京看戲,她以前看過山西話劇院的《立秋》,這次看到他們推出的《立春》,就買了票去看。“沒想到這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山西右玉的余曉蘭幾十年矢志不渝,通過種樹讓荒山披上綠裝的事跡我們都聽說過,將這樣的故事呈現在舞臺上真讓我大開眼界。故事雖然簡單,但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寫的也是普通群眾的真實情感,我們看起來沒有距離感。”
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文藝工作者只有把目光聚焦于人民、聚焦于現實生活,才能獲得無窮的智慧與靈感。此次參展的戲劇自覺地回歸現實主義,摒棄了形式主義的鋪張,從轉變觀念入手,選擇觀眾關心的現實生活為創作題材,不僅主題內涵深刻,藝術表現也更富有張力,非常貼切地詮釋了此次展演的主題“謳歌偉大時代,藝術奉獻人民”。
(編輯:子木)